[1] |
林国华, 郑石. 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6): 676-684. |
[2] |
江振, 王巨媛, 于学茹, 陈辉, 徐欣, 翟胜. 有机肥对日光温室生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4): 419-424. |
[3] |
郑石, 林国华. 福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耦合协调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3): 324-331. |
[4] |
林香信, 颜孙安, 姚清华, 陈国平, 林虬. 新引种褐色毛木耳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11): 1269-1274. |
[5] |
黄鹏, 姚锦爱, 林勇文, 余德亿. 台湾黑僵菌F061菌株孢外酶活性及其对柑橘粉蚧毒力的相关性[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1): 56-59. |
[6] |
刘德娟, 周琼. 碳排放约束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检验[J]. 福建农业学报, 2017, 32(1): 99-106. |
[7] |
刘宇峰, 汪泓涓, 赵一夫, 许标文, 曾玉荣. 台湾农民创业园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以福建为例[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31(7): 783-790. |
[8] |
曹奕鸯, 李永清, 江金兰, 雷伏贵, 叶炜. 不同种源金线兰及近缘种多糖和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 2016, 31(6): 604-610. |
[9] |
李晗林, 周江梅, 曾玉荣. 台湾农地管理制度经验与启示[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30(8): 825-829. |
[10] |
颜孙安, 姚清华, 林香信, 林虬, 苏德森. “东优1号”杂色鲍及其亲本群体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5, 30(3): 228-234. |
[11] |
高凌飞, 王义祥, 叶菁, 翁伯琦. 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8): 803-814. |
[12] |
吴越. 闽台有机农业比较分析与思考[J]. 福建农业学报, 2014, 29(10): 1037-1044. |
[13] |
阮传清, 陈建利, 刘波, 苏明星, 余智城. 杨桃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8): 789-795. |
[14] |
陈钟佃, 翁伯琦, 钟珍梅, 黄勤楼, 黄秀声, 冯德庆. 发展现代低碳农业的战略思考与技术对策[J]. 福建农业学报, 2013, 28(11): 1185-1191. |
[15] |
杨如兴, 江福英, 吴志丹, 尤志明. 提高福建茶园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技术构建模式[J]. 福建农业学报, 2012, 27(6): 630-6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