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0年 第25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4-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动物科学
    番鸭呼肠孤病毒σC蛋白模拟抗原表位的研究
    王劭, 陈少莺, 林锋强, 程晓霞, 朱小丽, 陈仕龙, 欧阳岁东
    2010, (2):  127-130. 
    摘要 ( 1581 )   [HTML] ( )    PDF (1011KB) ( 6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分离株原核表达蛋白pGEX-4T-1-σC为靶分子,利用噬菌体随机七肽库进行亲和筛选,经过4轮亲和筛选后,对整个被选噬菌体集合单链DNA进行测序。结果:噬菌体展示序列为CATCCTATTCATCCGCGTCAT,相应的短肽序列为HPFYSCY,该短肽序列与MDRVσC氨基酸序列N端一处-P-YS--的氨基酸片段相似,推论MDRVσC的模拟抗原表位可能是由该不连续氨基酸片段所构成的构象表位。通过Genbank的蛋白质检索,发现该构象表位也存在于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的多肽序列中。结果表明,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抗原表位结构的有效方法。
    呼吸道综合症病猪群病原检测与分析
    叶耀辉, 吴南洋, 黄梅清, 郑敏, 雷松波, 张世忠
    2010, (2):  131-134. 
    摘要 ( 1463 )   [HTML] ( )    PDF (1546KB) ( 7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PCR技术和免疫荧光试验对福建省某猪场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发病猪群进行多重病原检测和人工感染病猪肺脏淋巴结等器官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病猪肺脏和淋巴结等病料匀浆的RT-PCR检测为PRRSV变异株阳性,但PRV、CSFV、PCV2及SIV均为阴性;免疫荧光试验结果与RT-PCR一致;将阳性病料接种Marc-145分离到1株病毒,人工感染断奶仔猪能复制出与临床自然病猪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人工感染濒死猪肺脏呈间质性肺炎病变。综合分析上述结果初步表明该猪群暴发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型引起。
    河田鸡脂肪沉积规律的研究
    李忠荣, 刘景, 叶鼎承, 冯玉兰
    2010, (2):  135-141. 
    摘要 ( 1652 )   [HTML] ( )    PDF (2421KB) ( 7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每周测定河田鸡肉鸡(母鸡1~16周、公鸡1~14周)的体脂指标(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度、肌间脂肪宽度)及血脂指标[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研究河田鸡脂肪沉积规律。结果表明:①河田鸡腹脂率呈波浪变化,母鸡腹脂率10周后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②公母鸡1周龄的皮下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周龄(P<0.05),母鸡2~9周(公鸡2~8周)皮下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10周后(公鸡9周后)皮下脂肪呈逐渐显著上升趋势(P<0.05)。③公母鸡1周龄的肌间脂肪显著低于其他周龄(P<0.05),母鸡2~9周肌间脂肪差异不显著(P>0.05),10周后呈逐渐显著上升趋势(P<0.05);公鸡肌间脂肪随周龄阶段呈显著阶梯上升趋势(P<0.05)。④母鸡皮下脂肪与腹脂率、肌间脂肪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公鸡肌间脂肪与腹脂率、皮下脂肪均呈显著相关(P<0.05)。⑤不论性别,河田鸡各周龄的血脂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血脂指标间相关极显著(P<0.01),但与周龄、体重及体脂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0.05)。⑥河田鸡体脂与周龄或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可利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估测河田鸡体脂含量。
    铜绿微囊藻和普通小球藻在不同pH下生长特性及竞争参数计算
    薛凌展, 黄种持, 林泽, 黄柳婷, 林学文, 吴妹英
    2010, (2):  142-148. 
    摘要 ( 1762 )   [HTML] ( )    PDF (3645KB) ( 8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分别在pH5、6、7、8、9、10、11下进行纯培养和混合培养试验,应用logistic种群增长模型和Lotka-Volterra竞争模式进行参数计算,结果显示pH对2株藻的生长及竞争关系都有显著的影响,铜绿微囊藻pH在8~11范围内生长良好,其最佳生长pH值为9,而普通小球藻则pH在7~9之间生长较好,其最佳pH值为8。共同培养的试验结果显示碱性环境中铜绿微囊藻的竞争优势强于普通小球藻,pH为8~10时β值大于α值,而pH=7时普通小球藻占优势,α值大于β值。
    植物保护
    捕食不同虫态烟粉虱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罗宏伟, 王竹红, 王联德, 黄建
    2010, (2):  149-152. 
    摘要 ( 1530 )   [HTML] ( )    PDF (1116KB) ( 9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别提供烟粉虱卵、若虫(含拟蛹)、成虫3种虫态供小黑瓢虫捕食,饲喂结果表明:小黑瓢虫最喜食烟粉虱卵,其次为烟粉虱若虫(含拟蛹),最不喜食烟粉虱成虫。捕食不同虫态猎物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存在一定的影响。烟粉虱卵饲喂的小黑瓢虫发育速度快(幼虫至成虫羽化为19.18d)、存活率高(幼虫至成虫羽化为78.57%)、成虫的繁殖力强(平均每雌产卵131.25粒)、种群内禀增长率大(rm=0.0724),明显优于其他2种虫态,最有利于人工繁殖小黑瓢虫。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红火蚁的发生分布与扩散分析
    章霜红
    2010, (2):  153-157. 
    摘要 ( 1270 )   [HTML] ( )    PDF (1314KB)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系统调查分析了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红火蚁的入侵源、发生分布、扩散危害、疫区生境、蚁巢密度和蚁丘大小等,结果表明该地区红火蚁来源是5年前区域内废品塑料再生加工厂从广东购进废旧塑料袋夹带,造成红火蚁入侵定居。红火蚁自然扩散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疫区内不同方向扩散距离在53~297m,影响因素主要有:地表受阳光照射程度、人为干扰程度和不同生境类型等,各因素对红火蚁分布与扩散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
    作物科学
    沟施保水剂对闽南丘陵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凌永胜, 李锦泉, 叶丽娇, 曾雪莲, 李瑞南
    2010, (2):  158-162. 
    摘要 ( 1412 )   [HTML] ( )    PDF (1612KB) ( 7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闽南红壤土丘陵旱作区开展了沟施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延长5~10d;不同处理现蕾期、收获期均表现为保水剂施用量越大,茎叶的生物量和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茎越大。在块茎生长形成层和根系生长分布层中,保水剂处理土壤含水率在现蕾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以沟施保水剂60kg·hm-2用量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3477.0元·hm-2,其投入产出比为1:2.93。
    木薯淀粉制燃料酒精的技术研究
    张树河, 李海明, 吴松海, 林一心
    2010, (2):  163-166. 
    摘要 ( 1599 )   [HTML] ( )    PDF (1766KB) ( 9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α耐高温淀粉酶、糖化酶及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Q2-1对木薯淀粉发酵酒精的液化、糖化及发酵等几个阶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与时间因素对木薯淀粉液化结果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料水比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不显著(P>0.05);糖化时间对木薯淀粉产还原糖量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发酵过程中以添加0.5%硫酸铵的效果最好,发酵3d的酒精度为10.81%(v/v),为不添加氮源的4.98倍,淀粉出酒率达51.88%。
    园艺科学
    晚熟、优质柑橘“茂谷橘橙”的选育
    余亚白, 林斌, 王琦, 陈源, 赖呈纯, 谢鸿根
    2010, (2):  167-169. 
    摘要 ( 1872 )   [HTML] ( )    PDF (1613KB)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茂谷橘橙"是从台湾省引进的一批柑橘新品种中选育并驯化成功的晚熟、优质柑橘新品种。成熟期为2~3月份,果实扁圆形,单果质量166.2~188.3g,果皮薄,橙红色,光滑紧实,厚度0.12~0.24cm,果肉细嫩化渣,橙红色,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4%~18.3%,种子16.0~21.4粒,可食率81.7%~86.2%。果实较耐贮藏,低温(3~8℃)贮藏102d,好果率1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仍达16.6%。
    基于ITS序列探讨南瓜属植物系统发育
    吴宇芬, 周先治, 陈晟, 陈阳, 赵依杰
    2010, (2):  170-175. 
    摘要 ( 1745 )   [HTML] ( )    PDF (2184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基于ITS序列对南瓜属3个种(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黑籽南瓜)的系统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TS1全长188~191bp,ITS2全长251~263bp;南瓜ITS1序列的变异位点数为33,占ITS1全序列的17.55%,ITS1序列的信息位点数为24,占ITS1全序列的12.77%;南瓜ITS2序列的变异位点数为45个,占ITS2全序列的17.93%,ITS2的信息位点数为31个,占ITS2全序列的12.35%;ITS1的G+C含量变化范围为51.60%~54.50%,ITS2的G+C含量变化范围为53.78%~56.98%;基于ITS1和ITS2分别构建的系统树可以看出,中国南瓜和美洲南瓜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黑籽南瓜的亲缘关系较远。
    “漳红”番木瓜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的优化
    陈汉鑫, 康月惠, 张朝坤, 张连水, 万学锋
    2010, (2):  176-178. 
    摘要 ( 1761 )   [HTML] ( )    PDF (1118KB) ( 7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番木瓜新品种"漳红"芽的增殖影响。结果表明:在番木瓜增殖过程中,在BA、KT、蔗糖、NAA4个因子中,对番木瓜茎段增殖影响最大的是BA和KT,其次是蔗糖,NAA的影响最小。单因子多水平试验的结果表明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A0.6mg·L-1+KT0.2mg·L-1+NAA0.15mg·L-1+蔗糖4%,番木瓜组织培养适宜温度为25℃,适宜培养光强为2000lx。
    茎芥菜胞质四倍体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孔艳娥, 张蜀宁, 李俊星, 刘惠吉
    2010, (2):  179-182. 
    摘要 ( 1405 )   [HTML] ( )    PDF (1973KB) ( 5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4xMtCMS为母本,6个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测定其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与相应父母本相比,四倍体杂交组合杂种6个F1产量均表现正的中亲和超标优势,以4xMtCMS×07P-10和4xMtCMS×07P-8的产量杂种优势最强,中亲优势、超亲优势及超标优势最大分别达18.90%、15.27%和12.61%,株高、开展度、叶片数、叶面积和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杂种优势普遍存在;品质性状显著高于父母本,平均中亲优势均表现为正向优势,但优势率较小,平均超亲优势、超标优势杂种优势不明显。
    不同大白菜品种苗期耐热性的综合评价
    曾小玲, 方淑桂, 陈文辉, 钟开勤, 林翮飞
    2010, (2):  183-186. 
    摘要 ( 2193 )   [HTML] ( )    PDF (1550KB) ( 7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温条件,通过测定大白菜5份自交系和4份F1苗期的8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大白菜的耐热性强弱。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8个指标集约于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921;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耐热性的强弱,并利用聚类分析,将供试品种分为3类:夏秀-1、夏福2号和夏优-1为耐热类型;早杂5号、白阳、早5-1和早熟5号为中度耐热类型;020w-8、德阳01为不耐热类型。
    二、四倍体矮牵牛农艺性状与耐热性比较研究
    魏跃, 李振陆, 陈啸寅, 王永平, 戴金平, 张蜀宁
    2010, (2):  187-191. 
    摘要 ( 1522 )   [HTML] ( )    PDF (2239KB) ( 4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夏季高温田间试验条件下,比较二、四倍体矮牵牛的农艺性状,并在人工控制的高温胁迫42℃/25℃(昼/夜)10d条件下研究二者的耐热性生理指标。与二倍体相比较四倍体表现出以下显著形态特征:植株长势健壮、茎粗壮、叶片增厚变大、叶色深绿,花冠、萼片、柱头和花药增大,花柱、花柄增长。在人工控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四倍体叶片可溶性糖、叶绿素、脯氨酸、SOD数值高于二倍体,而电解质外渗透率、MDA含量均低于二倍体。综合田间试验结合人工模拟高温试验,结果表明四倍体矮牵牛的耐热性强于二倍体。
    青鲜素(MH)诱导龙眼焦核种子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刘国强, 肖祥希, 邱栋梁, 许伟东
    2010, (2):  192-196. 
    摘要 ( 1558 )   [HTML] ( )    PDF (1143KB) ( 7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对青鲜素(MH)诱导乌龙岭龙眼焦核种子的研究发现,MH处理乌龙岭龙眼后其种子GA3、IAA和ABA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总体呈下降趋势,GA3含量成熟前达到最低;乌龙岭龙眼焦核的形成与激素之间的比值关系密切,种子形成期间,经MH处理龙眼ABA/GA3和ABA/IAA值高于对照,这可能是龙眼果实焦核的主要原因之一。
    茂谷橘橙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研究
    高慧颖, 王琦, 陈源, 谢鸿根, 赖呈纯, 余亚白
    2010, (2):  197-200. 
    摘要 ( 1591 )   [HTML] ( )    PDF (1429KB) ( 7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对茂谷橘橙果皮中类胡萝卜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茂谷橘橙和其他6个柑橘品种之间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结果表明,柑橘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提溶剂石油醚:丙酮(1:1,v/v),提取次数为3次,测定波长为该品种的最大吸收峰值。茂谷橘橙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为(68.09±0.29)mg·kg-1,极显著高于其他6个柑橘品种,是最低(新骑士橙)的6.37倍,是平均的2.81倍。果肉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49±0.03)mg·kg-1·FW,也极显著高于其他6个柑橘品种,是最低葡萄柚的9.55倍,是平均的2.27倍。
    龙眼种质资源花序性状多样性研究
    黄爱萍, 陈秀萍, 郑少泉, 邓朝军, 胡文舜, 章希娟, 骆键夫, 陈秀妹, 许奇志
    2010, (2):  201-206. 
    摘要 ( 1761 )   [HTML] ( )    PDF (1991KB) ( 6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选取国家果树种质福州龙眼圃保存的71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花序性状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花序长度为19.9~39.4cm,花序宽度为14.0~33.0cm,花序支轴数为4.4~13.3个,雄花雄蕊数为7.1~8.8枚,花冠直径为5.8~8.8mm,5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4.9%~19.9%。花序长度与花序宽度、花序长度与花序支轴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花序宽度与花序支轴数呈显著正相关。(2)调查的龙眼种质花序数量性状分成5个级次,不同级次其比率也不同,差异较大。(3)不同原产地龙眼种质的花序长度和花冠直径2个花序数量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原产广东的龙眼种质花序长度显著长于原产福建的;而原产福建的龙眼种质花冠直径则显著大于原产广东的。(4)龙眼种质花序支轴紧密度、柱头形态、花序主轴颜色和花蕾颜色等4个描述性状也存在多样性;柱头形态以"r"形种质最多,占50.7%,叉形最少;花序主轴颜色以红褐色的种质最多,为60.6%,绿色最少;而花蕾颜色则以浅绿色的种质居多,占81.7%。
    新铁炮百合花器官组织培养研究
    钟海丰, 黄宇翔, 钟淮钦, 叶秀仙, 黄敏玲
    2010, (2):  207-211. 
    摘要 ( 1710 )   [HTML] ( )    PDF (2751KB) ( 6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新铁炮百合的花梗、花托、花瓣、花丝和花柱(去除柱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5种花器官均能直接诱导产生不定芽,其诱导能力大小为花托>花梗>花丝>花瓣、花柱。诱导不定芽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mg·L-16-BA+0.2mg·L-1NAA;不定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2.0mg·L-16-BA+1.0mg·L-1KT+0.2mg·L-1NAA;生根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0.03mg·L-1NAA;适合新铁炮百合小鳞茎种植的基质为1/4园土+1/4泥炭土+1/2锯末。
    芦笋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林宗铿, 温庆放, 林义章
    2010, (2):  212-216. 
    摘要 ( 1431 )   [HTML] ( )    PDF (1979KB) ( 7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芦笋品种"Gijnlim"为试验材料,研究花药预处理、培养基附加物、培养方式等对愈伤组织类型、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的影响,探讨愈伤组织类型与染色体倍性比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芦笋花药在4℃低温下冷藏5~7d后接种于含有NAA2.0mg·L-1、6-BA1.0mg·L-1及6%蔗糖的1/2MS培养基上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为有利;接种后进行32℃的高温处理5d,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培养基中加入水解酪蛋白(CH)300mg·L-1有利于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愈伤组织的类型和日龄影响绿苗的分化率,致密型愈伤组织的分化率高于松散型愈伤组织,30~40d日龄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镜检结果表明,致密型愈伤组织分化的单倍体多于松散型。
    林业科学
    湿地松体胚增殖与成熟培养研究
    吴丽君
    2010, (2):  217-221. 
    摘要 ( 1369 )   [HTML] ( )    PDF (1479KB) ( 6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湿地松未成熟合子胚为试验材料,诱导获得胚性胚柄细胞团(Embryogenic Suspensor Mass-ESM),通过培养基的优化,开展湿地松ESM维持与增殖及体胚成熟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影响ESM的增殖速率及质量,DCR+NAA1.0mg·L-1+6-BA0.32mg·L-1+KT0.30mg·L-1为湿地松ESM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在无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上的预培养是湿地松体胚发育、成熟的必要程序,ABA、PEG、AC和高浓度蔗糖的组合进一步促进了体胚的发育成熟,体胚在培养基LP+ABA50mg·L-1+PEG600020%+6%蔗糖+AC2.5g·L-1上获得了近子叶期体胚,但未能获得完全成熟的体胚。
    农业信息技术
    基于Web Services的农药处方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池美香, 邱荣洲, 赵健, 王长方, 翁启勇
    2010, (2):  222-225. 
    摘要 ( 1358 )   [HTML] ( )    PDF (1021KB) ( 5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Web Services技术,采用基于XML和SOAP标准,建立了一套以农药处方为数据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用户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农药、适用对象(作物)、防治对象(病虫草)三者之间的相互查询,并生成农药处方。该系统的推广应用,为农药的合理施用进行科学指导,为农业病虫害的防治提供帮助。
    综述
    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胡桂萍, 郑雪芳, 尤民生, 刘波
    2010, (2):  226-234. 
    摘要 ( 3804 )   [HTML] ( )    PDF (884KB) ( 19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植物内生菌生物学特性、动力学规律、群落生态组成,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其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宽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深入,植物内生菌在科研、农业生物防治、医疗卫生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植物内生菌的发现过程和定义,概述了其生物多样性、动力学、研究方法、在农业和医药上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该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研究简报
    不同规模猪场种猪猪瘟抗体检测与猪瘟净化
    修金生, 吴顺意, 周伦江, 叶耀辉, 俞道进, 陈如敬, 王隆柏, 张新亮
    2010, (2):  235-238. 
    摘要 ( 1724 )   [HTML] ( )    PDF (806KB) ( 7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HerdChek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福建省10个不同规模养猪场的种猪血清抗体,评价种猪群猪瘟免疫状况。结果表明:10个猪场种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88.11%,猪瘟抗体平均不合格率(抗体阻断率<50%)为11.89%。随后对猪瘟抗体不合格的种猪注射猪瘟活疫苗加强免疫,28d后再次检测猪瘟抗体,10个猪场种猪群猪瘟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91.44%,比首次检测提高了3.33个百分点,结合2次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淘汰加强免疫后猪瘟抗体不合格的种猪;并初步探讨了以抗体检测为基础的猪瘟净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