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1年 第26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动物科学
    赤点石斑鱼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陈红燕, 许斌福, 林能锋, 刘晓东, 陈强, 林天龙
    2011, 26(5):  687-690. 
    摘要 ( 1817 )   [HTML] ( )    PDF (1421KB) ( 7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赤点石斑鱼血清免疫球蛋白经饱和硫酸铵沉淀,Sephrose-4B柱提纯后免疫BALB/c小鼠。经细胞融合和抗体分泌细胞筛选,获得2株抗石斑鱼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Mab-8D6和Mab-2D3,两株单抗的亚级份均为IgG1,腹水抗体的ELISA效价为106,对纯化的石斑鱼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灵敏度为62 ng,其中Mab-2D3只与石斑鱼免疫球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而Mab-8D6除了与石斑鱼免疫球蛋白产生反应外,还能与褐菖鲉、鲈鱼、大黄鱼等海水鱼血清免疫球蛋白发生交叉反应,与锦鲤、欧洲鳗鲡血清免疫球蛋白产生微弱交叉反应。2株单抗Western-blotting反应特性相同,都只能识别非变性非还原条件下790 kD大小的石斑鱼免疫球蛋白,而不能识别在变性条件下石斑鱼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以上结果表明,Mab-2D3和Mab-8D6两株单抗所对应的抗原表位不同,Mab-2D3特异性强,所对应的抗原表位是石斑鱼免疫球蛋白所特有的;而Mab-8D6交叉反应结果提示石斑鱼与被测的几种海水鱼的免疫球蛋白进化亲缘关系较近。
    不同基因型禽I型副粘病毒致病性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傅光华, 刘友生, 黄瑜, 程龙飞, 施少华, 陈红梅, 万春和, 林芳, 林建生
    2011, 26(5):  691-696. 
    摘要 ( 1738 )   [HTML] ( )    PDF (1312KB) ( 9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解当前流行于鸭群的禽I型副粘病毒的致病性和分子特征,测定分析了两株病毒对不同动物的致病性、病毒的遗传进化地位及其全基因组序列。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株病毒中,M4毒株与疫苗Ulster株同源性最高,为基因I型,基因组全长15 186 nt,PX2/03毒株则与近来分离自水禽的FP1/02等高致病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为基因VIII型,基因组全长15 192 nt。尽管两株病毒间的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很高,为92.3%,但二者致病性差异明显,毒株M4感染SPF鸡和鸭均未引起明显发病症状,而PX2/03毒株对1日龄雏鸡、6周龄SPF鸡及不同品种的雏鸭都表现出高致病性。另外,动物感染试验表明,尽管PX2/03毒株对3种鸭的致死性差异不明显,番鸭较半番鸭及樱桃谷鸭对PX2/03毒株更易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洲鳗鲡肌肉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残留
    林丽聪
    2011, 26(5):  697-700. 
    摘要 ( 2019 )   [HTML] ( )    PDF (1387KB)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建立了欧洲鳗鲡肌肉中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均质肌肉样品采用乙腈∶氯仿(10∶1)提取,提取液经氮吹浓缩,残渣用2 mL流动相溶解,饱和正己烷脱脂净化,采用Eclipse XDB-C18 色谱柱,以乙腈∶0.05 mol·L-1磷酸二氢铵(20∶80)为流动相, 多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磺胺嘧啶和磺胺甲噁唑的检出限分别为4、8 μg·kg-1,在0.01~5.0 μg·g-1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0%,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5%,说明方法满足常规残留检测要求。
    作物科学
    杂交水稻谷优2173的选育与应用
    郑家团, 周鹏, 涂诗航, 郑轶, 张水金
    2011, 26(5):  701-704. 
    摘要 ( 2122 )   [HTML] ( )    PDF (1126KB) ( 8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谷优2173是用强恢复系福恢2173与三系不育系谷丰A配组而成的三系中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产量高、稳产性好、制种产量高等特点。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区域性(三明)审定。福恢2173是2003年春季在海南用蜀恢527做母本,与A227杂交,2003年秋季在福州用其F1做母本与HK01(航86/台农67//多系1号)杂交,F3(HR328)、F4(ER435)代在上杭茶地自然稻瘟病区筛选,对所获得的优良单株连续多年在沙县和海南反复加代定向培育而成。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制种技术要点。
    长果种黄麻DNA的提取及SRA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陈晖, 陈美霞, 陈艳萍, 危成林, 廖英明, 陈富成, 陶爱芬, 徐建堂, 祁建民
    2011, 26(5):  705-710. 
    摘要 ( 2135 )   [HTML] ( )    PDF (1262KB) ( 8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宽叶长果和甜麻杂交产生的F2代为材料,研究长果种黄麻DNA的提取方法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模板DNA浓度、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dNTPs浓度及上下游引物浓度)。最终建立了适于长果种黄麻DNA提取的CTAB法与SRAP-PCR反应体系(25 μL): 模板DNA 100 ng,引物浓度0.48 μmol·L-1,Mg2+浓度2.8 mmol·L-1,dNTPs浓度0.35 mmol·L-1,Taq DNA聚合酶0.7 U。
    不同温度对甘薯新品系福薯88贮藏生理营养性状的影响
    刘文静, 余华, 黄薇, 任丽花, 潘葳
    2011, 26(5):  711-717. 
    摘要 ( 1831 )   [HTML] ( )    PDF (1220KB) ( 7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福薯88在相对湿度85%、温度在5、10、17℃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淀粉、还原糖、蔗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粗纤维等营养含量的变化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贮藏温度对甘薯营养含量变化影响较大,贮藏温度为10℃时,可延长贮藏保鲜时间,保持甘薯的食用品质。贮藏温度为5℃时易造成冷害烂薯,贮藏温度超过17℃会加速生理代谢,贮藏30 d就开始发芽影响食用品质。贮藏期营养成分相关性研究表明:10℃条件下贮藏过程中淀粉含量与还原糖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和氨基酸呈极显著正相关。
    菜用大豆毛豆3号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唐永晖
    2011, 26(5):  718-722. 
    摘要 ( 1941 )   [HTML] ( )    PDF (1229KB) ( 7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菜用大豆新品种毛豆3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采取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毛豆3号产量与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及种植密度等主要栽培因子的数量关系,建立了产量与4项主要栽培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纯氮的增产效果最明显,当纯氮量为22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0 509.54 kg·hm-2;其次是氧化钾,增产较明显,当氧化钾为225.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10 473.44 kg·hm-2。在一定范围内,五氧化二磷用量对产量有增产的影响,但超过某一范围,增产呈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反而下降,因该品种分枝性强,控制密度尤为重要。以毛豆3号鲜荚产量在10 000 kg·hm-2以上为目标产量的最优栽培方案:纯氮130.05~147.80 kg·hm-2,五氧化二磷284.27~313.97 kg·hm-2,氧化钾144.77~161.03 kg·hm-2,种植密度20.15万~21.33万株·hm-2
    优质花生莆花1号选育及高产优化栽培数学模型
    黄金堂, 陈海玲, 郑国栋, 李清华, 邱国清, 李淑萍, 谢志琼
    2011, 26(5):  723-728. 
    摘要 ( 2063 )   [HTML] ( )    PDF (1232KB) ( 7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莆花1号系以闽花2号为母本、汕油71-61为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优质、丰产、稳产、适应性广。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钙施用量五项主要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花生高产优化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在5个因素中,对花生产量的影响为:CaO>P2O5>基本苗>纯N>K2O;要获得4 500 kg·hm-2以上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保持基本苗29.850万~30.360万·hm-2,施纯N:147.660~152.340 kg·hm-2,P2O5: 78.750~83.280 kg·hm-2,K2O: 173.370~192.150 kg·hm-2,CaO: 47.325~49.980 kg·hm-2
    抗锈花生新品种福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唐兆秀, 徐日荣, 蓝新隆, 林栩松, 施恭月
    2011, 26(5):  729-732. 
    摘要 ( 1936 )   [HTML] ( )    PDF (1121KB) ( 7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2年春以湛油41为母本、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间材料9817-36-2为父本,有性杂交,混合系谱法选择,育成了丰产、含油量高的花生新品种福花6号。该品种于2008~2009年参加福建省春花生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平均荚果产量3 926.85 kg·hm-2,比对照泉花10号增产11.05%;平均籽仁产量2 640.00 kg·hm-2,比对照增产9.54%。2009年续试,平均荚果产量4 039.20 kg·hm-2,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8.50%,平均籽仁产量2 672.25 kg·hm-2,比对照增产7.71%。粗脂肪含量54.04%,蛋白质含量24.48%,感青枯病,中抗叶斑病,高抗锈病、耐涝、抗倒伏,生育期129 d左右。2010年春季进行生产试验,同年8月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花生专业组现场考查和评议,2011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该品种在福建省春植适宜的播种期从南至北为2月底至4月初,秋植从北至南为7月下旬至8月初。春植适宜的密度为27.0~3.0万苗·hm-2,秋植适宜密度为30.0~33.0万苗·hm-2为宜,肥力差的田段可适当增加密度。全生育期掌握纯N 67.5~82.5 kg·hm-2,N∶P∶K为1∶0.8∶1.2;以50%的N肥、100%的P肥、70%的K肥作基肥,其余作追肥。
    高产鲜食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福宁薯12号的选育
    潘祥华, 卓敏, 张祖金, 王少华
    2011, 26(5):  733-736. 
    摘要 ( 1908 )   [HTML] ( )    PDF (1120KB) ( 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福宁薯12号(原名宁薯12号)是以宁薯3 号为母本、金山72 为父本, 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型甘薯新品种,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福宁薯12号平均鲜薯产量较对照金山57增产极显著,薯干产量与对照相当。福宁薯12号薯块干物率23.66%,出粉率14.23%。结果表明,福宁薯12号具有高产、稳产、较优质、抗蔓割病、中抗薯温病、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
    甘薯新品种榕薯756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王正荣
    2011, 26(5):  737-741. 
    摘要 ( 1801 )   [HTML] ( )    PDF (1131KB) ( 7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金山57"为母本、"榕薯201"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甘薯新品种榕薯756。2006~2008年参加福建省区试,2008~2009年参加国家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鲜薯、薯干产量较高,极显著高于对照"金山57";晒干率、出粉率和食味品质均与对照"金山57"相当;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2009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11年通过国家品种鉴定。
    园艺科学
    茶枝屑代料栽培对灵芝生物转化率和质量的影响
    刘明香, 林忠宁, 陈敏健, 韩海东, 杨青
    2011, 26(5):  742-746. 
    摘要 ( 1948 )   [HTML] ( )    PDF (1217KB) ( 8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添加不同用量的茶枝屑进行灵芝的代料栽培,并分析灵芝的生物转化率和灵芝多糖和总三萜的含量。结果表明:灵芝在茶枝屑代料培养基上能正常生长、出芝,产生和释放孢子,灵芝的生物转化率比杂木屑代料栽培降低了6.25%~31.33%,灵芝多糖含量高3.03% ~28.28%,灵芝总三萜含量高2.62%~17.40%。认为茶枝屑可以作为灵芝栽培新的代料,茶枝屑用量应控制在70%以内。
    辣椒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永平, 林珲, 温庆放
    2011, 26(5):  747-752. 
    摘要 ( 1726 )   [HTML] ( )    PDF (1259KB) ( 7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90份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20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7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谱带38条,多态性程度为54.3%。平均每个引物产生7条多态性谱带,每个引物可扩增出4~9条,谱带大小为100~2 000 bp。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D=0.33时,可以将供试的90份辣椒种质聚类为五大类群:第一类有85个种质;第二类有1个种质,是福建沙县的中牛角;第三类仅福建永安的永安黄椒1个种质;第四类有2个种质,分别是亚蔬的小尖椒PBC1752和PBC81;第五类有1个品种,是亚蔬的小线椒PBC932-6-2。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较为狭窄。
    枇杷花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分差异
    张泽煌, 邓朝军, 周丹蓉, 陈秀萍
    2011, 26(5):  753-757. 
    摘要 ( 1848 )   [HTML] ( )    PDF (1127KB) ( 8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30份枇杷种质花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枇杷花中氨基酸种类齐全,参试种质的枇杷花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包括苯丙氨酸(Phe)、苏氨酸(Thr)和赖氨酸(Lys)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枇杷花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苏氨酸(Thr),含量为238.46~727.45 mg·hg-1,含量最低的氨基酸为甲硫氨酸(Met),含量仅为0.21~3.92 mg·hg-1。大叶杨墩枇杷花的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AA)含量均最高,分别是含量最低种质的2.69倍、2.95倍和3.11倍。不同来源地枇杷种质的TAA含量、NAA含量和EAA/TAA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但EAA含量差异显著;不同果肉颜色枇杷种质的TAA、EAA和NAA含量及EAA/TAA差异不显著;几个野生种质的NAA含量平均值显著低于栽培种,TAA和EAA含量差异不显著。
    樱桃番茄新品种红艳艳1号的选育
    林涛, 李锦泉, 黄青峰, 陈朝文, 林金秀
    2011, 26(5):  758-761. 
    摘要 ( 1815 )   [HTML] ( )    PDF (1122KB) ( 6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红艳艳1号(CHT07×CHT81)的亲本分别从日本和台湾的商业F1品种后代分离选出;2004年春季选用3个无限生长型的樱桃番茄自交系CHT01、CHT02和CHT07作母本,2个有限生长型的自交系CHT56和CHT81作父本,配制组合6个,秋冬季进行组合比较试验,调查了解各组合的杂种优势和综合性状;红艳艳1号是经过2005~2006年2年3季的品种比较试验,2006~2008年的多年多点试验和生产试验示范,选育出的早熟樱桃番茄杂种一代。该品种属无限生长型,生长势强,高抗ToMV和叶霉病;果实长椭圆形,成熟果红色,单果重16~18 g,口感风味脆甜,耐贮运,一般产量为52 500~60 000 kg·hm-2;201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蝴蝶兰品种丛生芽增殖与生根的影响
    陈瑶瑶, 庄卫东, 马晓娟, 黄枝英, 黄青峰, 黄发茂
    2011, 26(5):  762-765. 
    摘要 ( 2158 )   [HTML] ( )    PDF (1226KB) ( 8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3个不同花色蝴蝶兰V31、夕阳红和大红花品种的丛生芽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试管苗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增殖过程中其增殖系数均随BA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一定浓度的NAA促进蝴蝶兰生根,但是在丛生芽增殖与生根方面,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适宜于V31品种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中添加5.0 mg·L-1BA,培养50d增殖系数达到5.24,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5 mg·L-1NAA培养70 d生根效果最佳;适宜于夕阳红品种增殖的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添加7.5 mg·L-1BA,增殖系数为2.04,添加0.5 mg·L-1NAA的生根培养基中其生根数、根长与叶片数均最佳;大红花品种则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1BA的其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为2.25,基本培养基中添加1.0 mg·L-1NAA促进生根。
    梨果形偏斜发生规律研究
    陈小明, 陈义挺, 包建平, 陈婷, 张长和, 胡宁三, 蔡盛华, 雷龑, 刘鑫铭, 黄新忠
    2011, 26(5):  766-768. 
    摘要 ( 1707 )   [HTML] ( )    PDF (1222KB) ( 7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翠冠、清香、雪青、玉冠、黄金梨等5个品种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正常疏花疏果栽培条件下,梨果实发生偏斜现象较普遍,平均斜果率为46.02%,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黄金梨斜果率最低,为33.57%,其次为清香(43.78%);黄金梨、清香与翠冠、玉冠、雪青等3个品种相比,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显著水平,翠冠、玉冠、雪青等3品种之间差异不明显。梨果形偏斜现象自幼果迅速膨大期初期就开始发生,偏斜果已大量存在,梨果实偏斜指数变化可分为缓慢增大、迅速增大、相对平稳等3个阶段,幼果发育初期端正是果实在后续发育过程保持对称生长的基础,果实由顶生状转向下垂状易位过程是控制果实非对称生长的关键时期。
    不同基因型花椰菜苗期耐热性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
    朱朝辉, 钟开勤, 林翮飞, 黄建都, 方淑桂, 陈文辉
    2011, 26(5):  769-773. 
    摘要 ( 1931 )   [HTML] ( )    PDF (1247KB) ( 8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17份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幼苗为试材,研究高温胁迫对花椰菜的3个农艺性状和6个生理指标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等综合评价花椰菜的耐热性。结果表明,9个单项指标集约于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0.877,通过隶属函数值D评价耐热性的强弱,并利用聚类分析将 17份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分为3类:第Ⅰ类是耐热类型花1-3优-H;第Ⅱ类是中度耐热类型,包括郑反1-H、14号、A-1×18-3、18-2-2-4s、143-4-1-1-5-4s、A-4×22-2、A-2×5花1-2、花1♂-2优、142-2-5 和A3×A19-2;第Ⅲ类是不耐热类型,包括B-1×花-1-3-2、C-5×19-1、C-1×196-6、A6×A19-2、C-5×19-1×A36-5和B-2×10-2。采用耐性指标和综合评价方法对17份不同基因型花椰菜的耐热性能力进行了分类、筛选和评价,为花椰菜耐热性进一步育种奠定了基础。
    激素水平对福建道地瓜蒌组培快繁的影响
    郑向丽, 叶花兰, 徐国忠, 陈敏健
    2011, 26(5):  774-777. 
    摘要 ( 1860 )   [HTML] ( )    PDF (1429KB) ( 8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福建道地瓜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水平对福建道地瓜蒌组织培养的影响,探讨福建道地瓜蒌快速繁殖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瓜蒌带腋芽的茎段接种于MS+1.0 mg·L-16-BA 蔗糖培养基上,15 d后外植体出现许多绿色的小芽点,芽点健壮;30 d后,诱导出的丛生芽数平均达6.5个,长势快,平均出芽率达81.25%。分离正常的幼芽在MS+0.4 mg·L-1NAA的生根培养基上,效果最好,15 d后长出不定根,再生成完整的瓜蒌植株,平均生根5条,根系粗壮、发达,生根整齐,生根率达100%。通过瓜蒌带腋芽茎段的组织培养,可以对瓜蒌种苗进行脱毒和品种更新复壮,解决瓜蒌以种子繁育雌雄比例不协调的问题,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瓜蒌雌雄种苗,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
    短葶山麦冬茎尖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万学锋, 赖钟雄, 陈菁瑛
    2011, 26(5):  778-782. 
    摘要 ( 2080 )   [HTML] ( )    PDF (1236KB) ( 6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短葶山麦冬茎尖为外植体,通过对其采取不同消毒时间、茎尖诱导分化、壮苗与生根及移栽条件等快速繁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HgCl2消毒时间为12 min;短葶山麦冬茎尖分化培养基MS+BA 2.0 mg·L-1 + NAA 0.2 mg·L-1,茎尖分化率高,最高分化率达到90%。丛生芽增殖培养基选择MS+BA4.0 mg·L-1 +NAA0.2 mg·L-1为佳,一定高浓度的BA对麦冬茎尖丛生芽分化起着促进作用。短葶山麦冬壮苗生根培养基选择1/2MS+IBA0.5 mg·L-1时最佳,生根系数达到6.87,泥炭土为最佳的移栽基质。
    伏季休茶留养技术对绿茶增效因子的影响
    杨如兴, 陈芝芝, 张磊, 吴民亿, 何孝延
    2011, 26(5):  783-787. 
    摘要 ( 1766 )   [HTML] ( )    PDF (1134KB) ( 7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分析了伏季休茶留养技术对福云10号绿茶品种春梢萌芽期、发芽密度、1芽1叶百芽重、净光合速率、鲜叶产量和制茶品质等主要增效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伏季适当休茶留养可使福云10号春茶萌发提早4~6 d,春茶发芽密度极显著低于对照,春茶1芽1叶百芽重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提高3.51%~26.19%,小区春茶鲜叶产量提高26.62%~188.88%,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香气和滋味感官审评得分比对照高出4~8分,审评综合得分比对照高出2.8~4.3分,品质提高一个等级以上;伏季休茶留养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纯利润比对照高373.50~8 483.40 元·hm-2,增效明显,适宜在农村劳动力紧缺的茶区推广应用,而全年采摘模式是在加强施肥管理的情况下适合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茶区生产。
    洋桔梗切花瓶插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师进霖, 董绍辉, 李军萍, 杜秀虹, 姜跃丽
    2011, 26(5):  788-792. 
    摘要 ( 2208 )   [HTML] ( )    PDF (1198KB) ( 10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洋桔梗切花品种"702"为材料,研究了切花采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重、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相对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保护酶系统活性下降,膜质过氧化等造成细胞膜损伤是启动洋桔梗切花衰老的生理原因之一。
    植物保护
    胡瓜钝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的筛选及抗性稳定性分析
    陈霞, 张艳璇, 季洁, 林坚贞
    2011, 26(5):  793-797. 
    摘要 ( 1782 )   [HTML] ( )    PDF (1231KB) ( 7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使"以螨治螨"生防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中的其他防治方法合理结合,通过用玻片浸渍法对不同阿维菌素产品进行了毒力测定,确定了阿维菌素类农药对胡瓜钝绥螨具有中等毒性后,用在室内繁殖的多年未接触过任何农药的胡瓜钝绥螨敏感品系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用阿维菌素原粉进行胡瓜钝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的汰选,并对筛选出的抗性品系进行抗性衰退、抗性再增长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胡瓜钝绥螨敏感品系经过药剂汰选18次繁育54代后,LC50值由敏感品系的2.527 0 mg·L-1上升到163.293 0 mg·L-1,该胡瓜钝绥螨抗性品系的抗性倍数是敏感品系的64.62倍;抗性品系的抗性发展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拟合方程为y=120.4141/;筛选出的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不稳定,繁育60代后抗性衰退至原有抗性的78.46%,60代到120代衰退缓慢,抗性水平最后稳定在敏感品系的10倍以上;当抗性衰退到原有水平的1/5左右时,再用阿维菌素原粉药剂汰选8次饲养24代后,抗性迅速上升至敏感品系的43.72倍。研究结果说明胡瓜钝绥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趋势发展迅速,筛选出的胡瓜钝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即使停止用药后抗药性会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抗性水平;该抗性品系在田间应用可降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为综合防治创造有利的条件。
    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
    李本金, 陈庆河, 兰成忠, 王娜娜, 王源超, 翁启勇
    2011, 26(5):  798-803. 
    摘要 ( 1777 )   [HTML] ( )    PDF (2067KB)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福建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组成,于2007~2009年从漳州、厦门、龙岩等地大豆产区采集根腐病标样216份,从中分离到307株丝状病原真菌。根据其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代表性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将这些病原菌分为5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12株)、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74株)、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79株)、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24株)和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18株)。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5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大豆疫霉菌、尖孢镰刀菌和茄腐镰刀菌的致病性较强,发病率分别为100%、97.8%和95.6%,立枯丝核菌、瓜果腐霉菌则相对较弱。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车建美, 刘波, 张彦, 苏明星, 朱育菁, 郑雪芳
    2011, 26(5):  804-807. 
    摘要 ( 1998 )   [HTML] ( )    PDF (1199KB) ( 9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 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苗均出现发病症状。采用104 cfu·mL-1处理的番茄植株在第4 d发病,但到第8 d,发病率也达到90%左右。随着青枯雷尔氏菌接种浓度的递增,各处理番茄植株死亡率达到致死中浓度(LC50)的时间逐渐缩短。104 cfu·mL-1的接种浓度效果最佳, 既缩短试验周期,又保证了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蝴蝶兰叶基腐病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黄发茂
    2011, 26(5):  808-811. 
    摘要 ( 1946 )   [HTML] ( )    PDF (1423KB) ( 8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是蝴蝶兰叶基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对尖孢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是20、22℃;最适菌丝生长的pH值为6~7;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高湿度环境条件,在饱和湿度和水滴中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的萌发。杀菌剂毒力测定试验表明,施保功、施保克和多菌灵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为500 mg·L-1和1 000 mg·L-1,菌丝抑制率都为100%;在盆栽试验中,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对蝴蝶兰叶基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甘薯田斜纹夜蛾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研究
    鄢铮, 王正荣
    2011, 26(5):  812-817. 
    摘要 ( 1699 )   [HTML] ( )    PDF (1143KB) ( 7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揭示斜纹夜蛾在甘薯田的空间分布格局,2010年对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的甘薯田块进行了调查,取得了8组样本资料,运用多种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以及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斜纹夜蛾的卵块为均匀型分布;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度加大,斜纹夜蛾幼虫数量差异变小。并利用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λ)分析了其聚集原因,当m<4.424 1头·株-1时,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候、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所致;当m>4.424 1头·株-1时,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同时,建立了斜纹夜蛾幼虫在甘薯上的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误差、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并列出了序贯抽样公式[T0(n) = 0.5n ± 3.0488n ]。
    食品科学
    木薯淀粉酶解糖化工艺研究
    张树河, 李海明, 潘世明, 林一心
    2011, 26(5):  818-821. 
    摘要 ( 3837 )   [HTML] ( )    PDF (1432KB) ( 18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淀粉的水解程度(DE值)为指标,对木薯淀粉糖化条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糖化温度、时间、酶用量、pH和转速等单因素范围分别对淀粉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化温度在60~65℃,反应时间在105~115 min,酶用量在1.5~2.5 mL,pH在3.5~4.5,转速约为180 r·min-1时淀粉水解的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糖化条件:糖化温度65℃、糖化时间105 min、酶用量2 mL·L-1、pH 4.0,糖化的DE值达到105%。
    稻米抗性淀粉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罗曦, 黄锦峰, 朱永生, 谢鸿光, 张建福, 谢华安
    2011, 26(5):  822-826. 
    摘要 ( 2738 )   [HTML] ( )    PDF (1371KB) ( 19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高抗性淀粉水稻品种功米3号、粳稻日本晴、中籼品种9311为材料,比较其蒸煮前后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化,以及在不同pH值下水解后的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蒸煮前后各材料的抗性淀粉含量依次为:未蒸煮处理>蒸煮隔夜处理>蒸煮处理,未蒸煮处理与其他两种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蒸煮隔夜处理与蒸煮处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同pH值处理各材料的抗性淀粉含量依次为pH5.2>pH6.0>pH6.9,其中pH5.2的RS含量与pH6.9、pH6.0比较呈极显著差异,pH6.9与pH6.0差异不显著;3份材料抗性淀粉含量大小依次为功米3号>9311>日本晴,功米3号抗性淀粉含量明显高于9311和日本晴,而9311略高于日本晴。总之,消化可溶性淀粉缓冲液的pH值为6.0时以及蒸煮处理后所得抗性淀粉含量的变异系数最低,重现性好,重复间差异小。
    生物质型煤与无烟散煤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徐成龙, 贺帆, 孙建锋, 武圣江, 杨少杰, 杨晓东, 宫长荣
    2011, 26(5):  827-831. 
    摘要 ( 2021 )   [HTML] ( )    PDF (1410KB) ( 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10年在云南曲靖进行了生物质型煤与无烟散煤的对比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燃料的燃烧效率、添加次数与耗煤量,以及对烤后烟叶质量、烘烤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型煤升温均衡,主要表现在烘烤定色阶段和干筋阶段;生物质型煤稳温效果好,主要表现在变黄期关键温度点38℃和定色期47℃,但总体耗煤量大、加煤频繁;燃料燃烧效率比无烟散煤平均高出4.0个百分点;烤后烟叶油分足、色度好;在提高中上等烟比例的同时,每100 kg干烟净利润增收95元,比使用无烟散煤增值9.8个百分点。生物质型煤采用静态渗透式扩散燃烧方式,利用生物质与煤的互补燃烧,具有高效的燃烧特性。
    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
    杨成龙, 杨晓君, 何志刚, 陆东和, 陈章娥, 何录明
    2011, 26(5):  832-836. 
    摘要 ( 2110 )   [HTML] ( )    PDF (1551KB) ( 8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液态培养,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碳氮源对红曲霉S产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碳源和氮源种类对色价及色调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碳源的添加浓度为4%~5%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而氮源的添加浓度为2.00%~2.40%时最适宜红曲霉S产色素。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产生的色素其色价最高,为119.6 u·g-1,其次是大米粉,为113.9 u·g-1,两者色调均偏红;培养基中添加葡萄糖与蔗糖的产品色调偏黄,但总色价偏低;以硫酸铵为氮源的产品色调偏黄,色价较高;以硝酸铵为氮源的产品肉眼观察属橙红色,色价也在100.0 u·g-1以上;以味精和蛋白胨为氮源的产品色调偏红,色价在80.0 u·g-1以上;在氮源试验中,根据试验数据,作了如下推测:无机氮源中,NH4+促进红曲霉S产黄色素,NO3-促进红曲霉S产红色素。
    真空浓缩糖液渗糖及热风干燥对糖姜质量的影响
    李维新, 董铁生, 何志刚, 梁璋成, 林晓姿, 魏巍
    2011, 26(5):  837-841. 
    摘要 ( 1655 )   [HTML] ( )    PDF (1485KB) ( 8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台湾大肥姜为原料,研究了真空浓缩糖液渗糖及热风干燥对糖姜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产品适宜贮藏的水分活度。结果表明:采用真空度为0.090~0.095 Mpa进行真空浓缩的糖液渗糖,能减少产品褐变,控制产品还原糖含量,防止产品吸潮或返砂;湿糖姜的热风干燥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3个阶段,加速和恒速期均较短,干燥过程大部分处于降速期,其适宜的热风干燥工艺参数为在70~80℃下干燥7~9 h;糖姜保持较好口感和良好贮藏性能的水分活度Aw≤0.69。
    二氧化碳和乙醇脱涩对早红柿果实品质及叶绿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金光, 郭瑞, 廖汝玉, 周平, 沈清标, 杨凌, 吴绍钟
    2011, 26(5):  842-846. 
    摘要 ( 1880 )   [HTML] ( )    PDF (1244KB) ( 7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最新选育的早熟红柿‘早红’为试材,使用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和乙醇对果实进行脱涩处理。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二氧化碳和乙醇可使早红柿果实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降低, 其中30%和40%乙醇处理及80%二氧化碳处理可使柿果中可溶性单宁含量在96 h内降到阀值之下,且乙醇处理较二氧化碳处理能更有效地降低果实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早红柿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前48 h下降然后开始上升的过程,可滴定酸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两者处理间变化表现不一;维生素C呈现先微量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绿体色素总含量也逐渐下降,但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试验结果还表明,用二氧化碳对早红柿进行脱涩总体评价好于乙醇脱涩处理,且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品质效果越好。
    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制备工艺
    郑恒光, 陈君琛, 汤葆莎, 吴俐
    2011, 26(5):  847-851. 
    摘要 ( 1595 )   [HTML] ( )    PDF (1257KB)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食用菌菌糠和豆渣1∶1(w/w)混合物作为微小毛霉固体发酵培养基,探讨微小毛霉凝乳酶粉末制剂的制备工艺。制备过程包括:三角瓶固体发酵、加水提取、Al2(SO4)3絮凝、微滤除菌、超滤浓缩、室温醇沉、40℃真空干燥等7个步骤。结果显示:凝乳酶在水溶液中的热变性为52℃左右,而在70%含水酒精中的变性温度则降至35℃左右。酶液酒精浓度达到70%时对凝乳酶醇沉效果最好,其酶活回收率可达77.24%。本试验最终得到纯度为65.8%的粗酶粉末制剂,酶分离过程的回收率为69.1%,单位质量的培养基转化成凝乳酶粗酶的效率为4 975 SU·g-1。研究还表明,与常规制备工艺所采用的低温醇析和真空冷冻干燥的苛刻条件相比,在室温醇析和40℃真空干燥等相对简陋条件下制备微小毛霉凝乳酶,仍可获得较高的酶活回收率。
    土壤肥料
    杂交水稻氮钾素吸收积累特性及氮素营养诊断
    姜照伟, 李小萍, 赵雅静, 李义珍
    2011, 26(5):  852-859. 
    摘要 ( 1664 )   [HTML] ( )    PDF (1319KB) ( 7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特优63为材料,研究了杂交水稻氮钾素吸收积累特性及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N、K养分吸收积累总量与施肥量的平方根值呈线性相关。随施肥量提高,化肥养分吸收量增加,但当季吸收利用率降低。N素积累中心抽穗前为叶片和茎鞘,抽穗后为穗。抽穗后叶片有55%左右、茎鞘有40%左右的氮化物分解转运入穗,对籽粒充实的表观转变率达90%左右。K素积累中心为茎鞘,积累占全株70%左右的K素。抽穗后叶片有34%~40%的K素转运到穗部和茎鞘,表观转变率80%左右。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每生产100 kg稻谷最高施N、K肥量分别为2 kg和2.72 kg,经济施N、K肥量分别为1.75 kg和1.25 kg。杂交稻对N肥更敏感,而较耐低K和高K。生产上宜推荐最高施N肥和经济施K肥。各生育期的叶片干重随施N量的提高而增加。在分蘖期和苞分化期,茎鞘干重也随施N量的提高而增加,但从减数分裂期起,茎鞘重和穗重都与施N量呈抛物线型相关。
    不同用量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
    张青, 王煌平, 张潘丹, 孔庆波, 廖要要, 罗涛
    2011, 26(5):  860-863. 
    摘要 ( 1660 )   [HTML] ( )    PDF (1343KB) ( 7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2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用量长效复合肥添加剂(NAM)在茶树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随添加剂用量的增加,土壤中铵态氮含量逐渐升高,硝态氮含量逐渐降低,表明添加剂能减慢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随添加剂(NAM)用量的增加,茶青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添加7.5‰NAM处理的茶青产量和百芽重最高,2010年和2009年茶青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5.20%和2.64%。2010年茶青产量、芽头密度和百芽重增长率高于2009年,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也普遍高于2009年。可见,NAM具有抑制尿素的水解和铵态氮硝化的作用,能够节省劳动力,具有延长肥效的效果。
    农业信息技术
    福建外来入侵生物基础数据采集管理系统构建与应用
    陈宏, 赵健, 池美香, 邱荣洲, 翁启勇
    2011, 26(5):  864-869. 
    摘要 ( 1416 )   [HTML] ( )    PDF (1335KB) ( 8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福建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中对历史数据管理、部门调查数据协同与交换、数据分析与展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移动智能终端、3G移动通信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福建外来入侵生物数据采集与管理的协同工作模式,并开发了福建外来入侵生物基础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与采集设备。实现了不同的用户对外来入侵生物信息的采集、传输、管理、查询和发布等完整的信息处理流程。在建设过程中完成了156种福建主要外来入侵生物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数据入库,以期为福建省外来入侵生物风险分析和预警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来源和技术支撑。
    基于传播学理论的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研究
    蔡淑芳, 吴敬才, 蔡培良, 雷锦桂, 翁伯琦, 郑回勇
    2011, 26(5):  870-876. 
    摘要 ( 1780 )   [HTML] ( )    PDF (1465KB) ( 8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有必要从传播学的角度,从信息本身流动的规律出发进行探索。应用信息传播5W模式,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出发,构建了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传播模式,详细解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传播主体、以农村实用技术为核心的传播内容、以现代与传统媒介为支撑的传播渠道、以农民为主体的传播对象、短期与长期效益相结合的传播效果。根据培训实际进行要素障碍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传播主体的资源整合、传播内容的科学实用、传播渠道的功能互补、传播对象的主动参与、传播效果的互利共赢的建议。
    农业经济与科技管理
    福建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吴越, 吕姗
    2011, 26(5):  877-882. 
    摘要 ( 1745 )   [HTML] ( )    PDF (1234KB) ( 8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福建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展开调查研究,从服务队伍、管理制度、运作模式和服务领域4个方面总结了福建省的做法和经验,剖析了当前制约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围绕满足农业和农民对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提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能力、创新有福建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和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论农业龙头企业共享式发展
    陈俊华
    2011, 26(5):  883-887. 
    摘要 ( 1374 )   [HTML] ( )    PDF (1127KB) ( 8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剖析典型案例及探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共享式发展理念,并强调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制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与整合,促使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保障广大农户利益,实现共享式发展。
    福建三明市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策
    黄弘, 廖光升
    2011, 26(5):  888-891. 
    摘要 ( 1643 )   [HTML] ( )    PDF (1180KB) ( 7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福建内陆山区的三明市,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虽有一些亮点,但也面临不少困难与问题。发展多主体、多形式和多功能的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将有助于农业由单纯的第一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
    加大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的思考
    赵中川
    2011, 26(5):  892-894. 
    摘要 ( 1817 )   [HTML] ( )    PDF (1110KB) ( 6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财政科技投入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结合当前福建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对科技创新驱动的需求,提出了如何有效加强福建省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的对策建议。
    综述
    水稻脆性突变体研究进展
    张水金, 郑轶, 朱永生, 杨东, 涂诗航, 周鹏, 郑家团, 黄庭旭
    2011, 26(5):  895-898. 
    摘要 ( 2473 )   [HTML] ( )    PDF (1132KB) ( 1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水稻脆性突变体是水稻突变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水稻茎秆强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农艺性状,不仅影响水稻的抗倒伏,还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水稻脆性突变体具有纤维素含量低、木质素含量高、营养成分改变和脆性增加等特点,是研究抗倒伏育种的重要材料,也可作为选育谷秆两用型水稻的中间材料。综述了水稻脆性突变体的来源、形成机理和脆性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了脆性突变体在水稻常规育种、转基因育种和谷秆两用稻育种方面的应用。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机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林海云, 车建美, 刘波, 郑雪芳, 唐唯其, 朱育菁
    2011, 26(5):  899-906. 
    摘要 ( 3729 )   [HTML] ( )    PDF (1271KB) ( 21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阐述青枯雷尔氏菌致病基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调节。由于青枯雷尔氏菌的复杂性,进而发展了许多青枯雷尔氏菌分子鉴定技术,并且对青枯雷尔氏菌的鉴定逐渐走向快速、便捷和灵敏高的趋势。青枯雷尔氏菌基因组约5.8 Mb,具有高(G+C)含量和约5 120个可能的编码基因;它是由3.7 Mb的染色体和2.1 Mb的大质粒所组成,主要的致病因子有Ⅲ型hrp分泌系统产物、胞外多糖、细胞壁降解酶(包括果胶质酶以及纤维素酶等),其涉及的基因主要包括hrp基因簇、avr基因、毒性基因;青枯雷尔氏菌通过Ⅲ型分泌系统(T3SS)、II型分泌系统(T2SS)等分泌系统将多种毒性因子输送到胞外使寄主植物致病。同时,T3SS和T2SS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上述致病因子的协调作用是由一个复杂的网络调节系统控制的,并以PhcA调节基因的启动和转录为核心,自动而精密地调节有关致病基因的表达及关闭,从而控制细菌的生长状态。
    昆虫触角电位技术的研究进展
    田厚军, 陈艺欣, 黄玉清
    2011, 26(5):  907-910. 
    摘要 ( 2635 )   [HTML] ( )    PDF (1155KB) ( 1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触角电位技术是直接检测昆虫对化学信号反应的电生理方法。通过介绍该技术的原理、触角电位仪基本结构和发展历程、实验注意事项及其局限性,旨在为研究昆虫电生理行为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对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芽胞杆菌分类研究进展
    刘国红, 林营志, 林乃铨, 刘波
    2011, 26(5):  911-917. 
    摘要 ( 3290 )   [HTML] ( )    PDF (1454KB) ( 12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芽胞杆菌属Bacillus是一类产芽胞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好氧或兼性厌氧生活,产生具有抗逆性球形或椭圆形芽胞。芽胞对高温、紫外线、干燥、电离辐射和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都有很强的抗性。由于芽胞的特性,使得芽胞杆菌的分类研究越来越重要。《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是由普通微生物学会(SGM)出版的,是国际微生物分类学界公认的一份权威性杂志,它发表和收录了所有的微生物新种发表情况。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近10年在IJSEM上芽胞杆菌分类论文发表的情况,并对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进行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