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2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05-30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动物科学
    鸭副粘病毒弱毒株的选育
    程晓霞, 陈少莺, 朱小丽, 林锋强, 陈仕龙, 王劭, 李兆龙
    2012, (5):  457-460. 
    摘要 ( 1542 )   [HTML] ( )    PDF (869KB) ( 59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培育出鸭副粘病毒弱毒疫苗株,并测定该弱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弱毒株已失去对无母源抗体番鸭的致病性,在雏番鸭体内连续肓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6.0~10-6.5·(0.1mL)-1;无母源抗体的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d攻击鸭副粘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结果表明该弱毒株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鸭副粘病毒病疫苗。
    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分析
    陈仕龙, 李兆龙, 林锋强, 王劭, 程晓霞, 朱小丽, 陈少莺
    2012, (5):  461-464. 
    摘要 ( 1806 )   [HTML] ( )    PDF (912KB) ( 3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鸭出血性坏死性肝炎是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危害养鸭业的一种新传染病。为防制该病,本研究以NDRV JM85株为种毒研制成油佐剂灭活苗,并通过免疫血清学检测及攻毒保护试验评价疫苗效果。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性好,免疫原性强,麻鸭二免后28d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并能维持较长时间。种番鸭免疫后的子代雏番鸭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能够抵抗强毒的感染,可用于防制鸭新型呼肠孤病毒病。
    草鱼呼肠孤病毒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晓丰, 薛晖, 丁正峰, 唐建清, 夏爱军, 熊怀生
    2012, (5):  465-469. 
    摘要 ( 1705 )   [HTML] ( )    PDF (1303KB) ( 3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更加快速、灵敏地检测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GCRV HZ08等毒株VP6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GCRV弱毒疫苗株(GCHV-892)总RNA为模板建立RT-LAMP反应,对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PvuⅡ进行酶切鉴定,所得酶切产物大小符合预期值。随后对LAMP反应体系包括Mg2+、dNTPs、甜菜碱(betaine)和内外引物浓度比进行了优化,并以含VP6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EASY-VP6)为模板考量了该方法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10 copies·μL-1,比RT-PCR检测方法敏感10倍。特异性试验表明与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VNNV)无交叉反应。应用RT-LAMP方法检测16份疑似出血病草鱼,6份病料获得了阳性扩增,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
    作物科学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QTL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其在基因聚合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李齐向, 周元昌, 陈由禹
    2012, (5):  470-474. 
    摘要 ( 1840 )   [HTML] ( )    PDF (1079KB) ( 4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高抗细条病水稻品系Dular和H359R为抗性供体亲本,在筛选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的基础上,通过混合选择结合MAS技术的方法,将QTL聚合在一起。连锁SSR标记的筛选结果表明,紧密连锁的SSR标记与相应的目标QTL的推测距离在0.4~4.9cm,可以满足MAS对标记选择准确率的要求。MAS选择结果表明,有效聚合2~4个目标QTL是培育广谱抗细条病品种的有效途径。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许惠滨, 魏毅东, 连玲, 何炜, 张建福, 谢华安
    2012, (5):  475-480. 
    摘要 ( 1564 )   [HTML] ( )    PDF (1884KB) ( 3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系统分析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等因素对籼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并组建一个高效的籼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成熟胚或幼胚经过NMB培养基诱导,NB培养基继代培养这样的培养基组合比较适合籼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在农杆菌介导转化时控制好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以及分化培养基中KT和NAA的浓度配比,并进行预分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抗性植株的分化效率,减少白化苗的产生,最终使转化率提高到8%。
    水稻穗部簇生突变体(Cl-dz)的遗传分析与初步定位
    周鹏, 邓其明, 涂诗航, 郑家团, 李平
    2012, (5):  481-484. 
    摘要 ( 4547 )   [HTML] ( )    PDF (1254KB) ( 6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水稻育种材料后代中获得1个受隐性单基因控制的簇生穗突变体(Cl-dz)。其表型特征为:在二次枝梗顶端有2~3个小穗簇生在一起,呈"W"形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利用突变体Cl-dz与保持系冈46杂交构建F2定位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的SSR标记RM6036与RM1340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3.6cM和7.0cM。
    低桩机割再生稻生育特性和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俞道标, 赵雅静, 黄顽春, 李小萍, 姜照伟, 陈双龙
    2012, (5):  485-490. 
    摘要 ( 1693 )   [HTML] ( )    PDF (874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索机械收割的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观察再生分蘖生育特性,设置氮肥施用期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头季高桩手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2、3节位分蘖,总叶数少,无独立根系,早育早熟;头季低桩机割,再生季主体分蘖为倒4、5节位分蘖,总叶数多,有独立根系,机割后7~10d开始在前出叶节萌发节根和子蘖,9~12d分化1次枝梗,抽穗、成熟期比头季高桩手割田推迟15d左右。在头季机收后早施重施氮肥,能有效促进再生分蘖根芽萌发和枝梗颖花分化,增产显著。
    园艺科学
    花椰菜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林珲, 李永平, 朱海生, 温庆放
    2012, (5):  491-497. 
    摘要 ( 1661 )   [HTML] ( )    PDF (930KB) ( 5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61份花椰菜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5个形态性状在不同种质材料之间有明显区别,平均变异系数为68.10%,说明这些形态学性状具有较大的变异潜力;前5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3.21%,说明前5个主成分已经包含了所有形态标记73.21%的内容,因此,选取前5个主成分为花椰菜形态性状的重要主成分;在阈值为0.77时,可以将61个品种分为4组,聚类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熟性的品种材料分开。
    SDE-GC/MS分析丹桂品种乌龙茶香气成分
    钟秋生, 陈常颂, 张应根, 游小妹, 林郑和, 陈志辉, 王贵芳, 陈荣冰
    2012, (5):  498-506. 
    摘要 ( 1613 )   [HTML] ( )    PDF (999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分析丹桂乌龙茶的香气成分,并比较利用同一品种鲜叶原料制成的绿茶、红茶和白茶的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以醇类(44.27%)、碳氢化合物(22.15%)、酯类组分(12.29%)为主,其余组分含量较低,醛类、酮类、含氮化合物含量分别为8.19%、3.98%、3.28%。丹桂绿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54.62%)、酯类(18.92%)和碳氢化合物(18.11%)为主,丹桂红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7.78%)、醛类(26.08%)和酯类(11.07%)为主,丹桂白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49.64%)、醛类(17.25%)和酯类(11.12%)为主。丹桂乌龙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橙花叔醇(27.1%)、芳樟醇及其氧化物(10.94%)、香叶醇(4.04%)、苯甲醛(0.81%)、苯乙醛(6.01%)、β-紫罗酮(2.78%)、顺-茉莉酮(0.57%)、顺-己酸-3-己烯酯(1.25%)、3-甲基丁酸-2-苯乙酯(2.47%)、顺-苯甲酸-3-己烯-1-酯(1.56%)、法呢烯(15.63%)、吲哚(1.64%)、十四烷(2.02%)等。经对比发现,加工工艺上的差异造成了丹桂制不同茶类在香型和香气成分上的差异。
    枇杷果实酸度的通径分析
    祁芳斌, 陈发兴, 赖钟雄
    2012, (5):  507-512. 
    摘要 ( 1595 )   [HTML] ( )    PDF (917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枇杷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酸度(可滴定酸)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苹果酸含量对酸度的贡献率最大,通径系数PX1→Y=0.6139;异柠檬酸通过对苹果酸的影响(PX4→X1→Y=0.4460)而引起果实酸度的改变作用;异柠檬酸含量直接作用(PX4→Y=0.3248);奎尼酸含量对酸度的影响并不明显。富马酸含量对酸度是负贡献,但它对酸度的直接通径系数(PX6→Y=-0.0620)的绝对值小于剩余通径系数(Pe= 0.1744),对酸度影响作用很小。
    黄瓜新品种“明研5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钟金仙
    2012, (5):  513-517. 
    摘要 ( 1368 )   [HTML] ( )    PDF (826KB) ( 5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明研5号"系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沙县本地黄瓜"稳定自交系为母本,以"台湾耐热王"稳定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黄瓜新品种。该品种具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瓜条直,长棒形,瓜色深绿均匀,黑密刺,瘤状粗,果肉翠绿色,肉质甜脆;栽培产量高,商品性好,可春、秋季节栽培等优点。2007~2010年的小区产量鉴定试验、品比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春季栽培全生育期130d左右,产量64500~82500 kg·hm-2,比对照"中农8号"增产2.9%~32.6%;秋季栽培全生育期80~85 d,产量57000~67500 kg·hm-2,比对照"中农8号"增产1.8%~21.9%。
    植物保护
    福建省烟粉虱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郑宇, 赵建伟, 何玉仙, 黄建
    2012, (5):  518-522. 
    摘要 ( 1734 )   [HTML] ( )    PDF (1280KB)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RAPD和ISSR2种分子标记分别对福建省7个地区8个烟粉虱自然种群的80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4条RAPD引物和4条ISSR引物,从80份样品的DNA中分别扩增2240和177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分别为2000和1728条,说明福建地区烟粉虱自然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表明,福建地区8个自然烟粉虱种群可分为2大类群,采自龙海变叶木种群单独聚为1类,说明与其他种群存在较远亲缘关系,推测为不同生物型;遗传距离分析说明福建不同种群在遗传相似性上与地理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
    资源与资源科学
    紫云英根瘤菌的分离与鉴定
    管凤贞, 钟少杰, 邱宏端, 林戎斌, 张 辉, 陈济琛, 林新坚
    2012, (5):  524-532. 
    摘要 ( 3636 )   [HTML] ( )    PDF (1657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采自福建各地紫云英的根瘤中分离出具有一般根瘤菌特征的菌株18株,在对其进行初步细菌学特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16S rDNA进行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鉴定结果为:YX、Z3、GZ与ZK1为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菌种,B3、XZ、M6与百脉根中生根瘤菌Mesorhizobiumloti可能为同一菌属的不同变种;ZLH2为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菌种;M3、M10、ZK7、ZQH、B4、B7为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菌种;B6、B5、B1、 Z1为根瘤菌属Rhizobium菌种。为了进一步考察各鉴定菌株的结瘤情况,利用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将部分菌株与紫云英闽紫品种(1号、5号、6号、7号)和80410411品系进行配对结瘤,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阐明了紫云英根瘤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并且通过对比琼脂试管法和水培法在结瘤结果上的异同,为探究紫云英与不同根瘤菌结瘤能力的差异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研究方法。
    有机肥及其配施钙肥在沿海耕作风砂土中的钙淋溶迁移、转化特征研究
    何春梅, 王飞, 李昱, 李清华, 林诚
    2012, (5):  533-538. 
    摘要 ( 1300 )   [HTML] ( )    PDF (984KB) ( 3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室内土柱淋溶模拟方法,研究1次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沿海耕作风砂土施用猪粪及其配施贝壳粉钙和壳灰钙在土壤垂直方向上的淋溶迁移及转化特征。结果表明:60 mm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肥料钙淋失强烈,以水溶钙和吸附钙为主要淋失形态。砂土中混合施用猪粪可降低钙肥的淋失,但淋失率仍高达79.8%~83.1%,且壳灰淋失率高于贝壳粉。此外,1次60 mm中等强度降雨可使表层的贝壳粉钙集中分布在10~15 cm,迁移深度至15cm或20cm;壳灰钙集中分布在15~20cm,迁移深度至20cm以下。未随降雨淋失的钙在土壤中12.31%~14.6%转化为吸附钙,4.7%~5.8%以水溶钙态存在,只有不到0.6%的钙转化为非酸溶钙和非交换钙。
    武夷山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动态变化
    苏德森, 陈涵贞, 徐辉, 吕新, 陈丽华, 林汝楷
    2012, (5):  539-543. 
    摘要 ( 1660 )   [HTML] ( )    PDF (933KB) ( 3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武夷山常绿阔叶林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微生物量氮(SMBN)、全氮(TN)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土壤SMBN含量的变化表现为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而TN含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SMBN在0~10cm表层土壤含量高于10~30cm,差异极显著(P<0.01);10~30cm土层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表现为自上层向下显著递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和有机碳(SOC)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P<0.01),表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食品科学
    开菲尔粒中醋酸菌的分离鉴定
    刘芸, 曹宜, 刘波, 刘丹莹, 朱育菁, 刘欣
    2012, (5):  544-549. 
    摘要 ( 2364 )   [HTML] ( )    PDF (1169KB) ( 4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开菲尔粒中分离出2株醋酸菌FJAT-13764和FJAT-13780。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16S rDNA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类鉴定。菌株FJAT-13764和FJAT-13780的菌体形态均为圆端直杆菌,单个或成对,无芽孢,其生理生化特征与醋杆菌属Acetobacter基本一致。经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菌株FJAT-13764为Acetobacter orientalis(东方醋酸菌),菌株FJAT-13780为Acetobacter syzygii
    水煮毛竹笋片罐头保脆工艺优化研究
    袁宗胜
    2012, (5):  550-554. 
    摘要 ( 1558 )   [HTML] ( )    PDF (917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水煮笋片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出现脆度下降而导致口感不佳的问题,进行了保脆工艺优化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煮笋片罐头加工过程中添加适量三聚磷酸钠(STPP)和氯化钙(CaCl2),可提高产品的脆嫩度;L9(34)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保脆作用的大小依次为:保脆剂配比>保脆剂质量浓度>保脆浸泡时间>保脆温度。当复合保脆剂比例为m(STPP):m(CaCl2)=1:2、保脆剂质量浓度为1.5 g·L-1、处理温度为45℃、浸泡时间为25min时,保脆效果最佳。
    农业经济
    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刘波, 丁中文, 唐建阳, 许静
    2012, (5):  555-558. 
    摘要 ( 1132 )   [HTML] ( )    PDF (874KB) ( 5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促进新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为突破口,通过建设农业物流综合体、农业综合实验站和智慧农业博览园,完善农超对接、农产品销售通道,建成一个综合服务网络,进而推进和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形成科技服务"三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研究简报
    荔枝体胚发生早期蛋白质组分变化的初步分析
    赖呈纯, 车建美, 赖钟雄
    2012, (5):  559-562. 
    摘要 ( 1519 )   [HTML] ( )    PDF (1092KB) ( 4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下番枝'品种荔枝体胚发生早期7个阶段的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采用SDS-PAGE蛋白质电泳方法分离蛋白质组分。试验结果表明:荔枝体胚发生早期存在着丰富的蛋白质组分,且各阶段之间的蛋白质组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出现的6.13、5.08、4.02 kD小分子量的特异蛋白质,可能在荔枝体胚发生早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