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3年 第2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2-28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科学
    水稻Rubisco激酶基因叶绿体转运肽增强转基因表达
    李想, 林智敏, 陈在杰, 王成虎, 刘霞, 王锋
    2013, 28(2):  95-100. 
    摘要 ( 1504 )   [HTML] ( )    PDF (1028KB) ( 6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将水稻RCA基因N端预测的转运肽(TP)序列融合报告基因GFP,构建瞬时表达载体pGD-RCATP-GFP,转化农杆菌后,注射侵染烟草叶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瞬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外源蛋白GFP定位在叶绿体上,依此预测水稻RCA基因N端48 aa为叶绿体转运肽。将该序列与报告基因GUS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00-RCATP-AGS,转化水稻后,检测阳性株叶片的GUS酶活,其GUS蛋白表达效率是未连有叶绿体转运肽的转基因植物的4.2倍左右。
    水稻OsAPX基因的克隆及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许惠滨, 连玲, 魏毅东, 朱永生, 谢华安, 王宗华, 张建福
    2013, 28(2):  101-106. 
    摘要 ( 1551 )   [HTML] ( )    PDF (1239KB) ( 49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RT-PCR法从粳稻日本晴中克隆到ascorbate peroxidase (APX)基因,该基因的cDNA长为768 bp,包含完整的CDS序列。将克隆到的片段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相应位置,构建1个APX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BI121-APX。利用农杆菌EHA105介导该植物表达载体在籼稻"多系1号"和"航1号"中的遗传转化,以期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为后期研究APX基因在水稻耐储藏方面所发挥的功能打下基础。
    不同生育期弱光对超级稻Ⅱ优航2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东, 段留生, 谢华安, 黄庭旭
    2013, 28(2):  107-112. 
    摘要 ( 1303 )   [HTML] ( )    PDF (920KB) ( 6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分别在前期(移栽期)、中期(拔节期)、后期(始穗期)55%遮光处理14 d,以全生育期自然光处理为对照,对不同生育期弱光胁迫条件下超级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移栽期弱光胁迫主要使超级稻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减少,有效穗数降低10.77%,产量下降6.70%,源不足是产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但对稻米品质无显著影响;拔节期弱光胁迫主要使茎鞘物质积累减少,株高降低10.64%,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下降14.26%和7.87%,减产幅度较大,减产22.44%,库小是减产的主要原因;拔节期弱光胁迫使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等加工品质下降;而始穗期弱光胁迫则主要影响谷粒的充实度,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下降26.54%和14.10%,减产幅度最大,减产36.14%,流不畅是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始穗期弱光胁迫对稻米品质影响显著,使加工品质与外观品质变劣。弱光逆境对超级稻营养生长期的影响最小,对幼穗发育期的影响次之,对始穗结实期的影响最大。
    福建菜后稻氮磷钾施肥指标研究
    李娟, 章明清, 姚宝全, 孔庆波
    2013, 28(2):  113-119. 
    摘要 ( 1119 )   [HTML] ( )    PDF (949KB) ( 6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建立福建菜后稻氮磷钾施肥指标,在福建省蔬菜主产区进行63个菜后稻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菜后稻的空白区产量与平衡施肥产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菜田对稻谷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79.1%,施用氮磷钾平均增产16.5%、6.7%和9.0%。"极高"土壤肥力等级的碱解氮、Olsen-P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30 mg·kg-1、>54 mg· kg-1和>140 mg·kg-1,"中低"土壤肥力等级则分别为<200 mg·kg-1、<19 mg·kg-1和<74 mg·kg-1,"高"土壤肥力等级的相应指标范围则介于二者之间。"极高"土壤肥力等级的超高产水稻经济施肥量为N 150 kg·hm-2、P2O5 45 kg·hm-2和K2O 92 kg·hm-2,"高"土壤肥力等级的普通水稻品种经济施肥量为N 62 kg·hm-2、P2O5 20 kg·hm-2和K2O 57 kg·hm-2,"中低"土壤肥力等级则为N 120 kg·hm-2、P2O5 37 kg·hm-2和K2O 40 kg·hm-2。土测值与菜后稻的推荐施肥量之间满足指数模型,建立了不同土壤肥力等级的土测值与推荐施肥量的回归方程式,达到了因土施肥的目的。
    仁秆两用型花生辐射选育新品系比较试验
    黄水珍, 郑向丽, 徐国忠, 谢善松, 王俊宏, 翁伯琦
    2013, 28(2):  120-123. 
    摘要 ( 1244 )   [HTML] ( )    PDF (850KB) ( 4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筛选仁秆两用型花生新品种,对已筛选的6个通过辐射选育的花生新品系进行农艺性状、地上部及地下部的产量表现、营养成分等的研究,结果表明: TJ的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花生鲜重、单株花生秆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泉花7号。汕G的产量和秆产量分别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6.16%和7.32%,两者均达显著水平;TJ的产量和秆产量分别比对照泉花7号增产5.04%和6.84%,差异不显著。汕G和TJ的花生秆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综上所述,汕G和TJ可作为仁秆两用型花生新品系的首选。
    园艺科学
    蝴蝶兰花梗初代培养研究
    曾碧玉, 许传俊, 张文惠, 徐夙侠
    2013, 28(2):  124-128. 
    摘要 ( 1913 )   [HTML] ( )    PDF (1045KB) ( 6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建立蝴蝶兰"空港甜心"品种花梗芽的高效诱导体系,对影响其营养芽诱导的主要因子,包括消毒时间、花梗不同位置芽、培养基、外源激素及培养温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以幼嫩花梗中半木质化的花梗II为诱导材料,用0.1% HgCl2溶液消毒处理10 min,接种于添加5 mg·L-1的6-BA的Hyponex培养基中,并于25/18℃中培养,营养芽诱导及生长最佳。
    根际交替灌溉技术在荔枝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贾文君, 万景刚, 徐冰, 何欣, 王永梅, 周开兵
    2013, 28(2):  129-133. 
    摘要 ( 1406 )   [HTML] ( )    PDF (954KB) ( 4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南岛无核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cv Nandao seedless fruit)成年树为试材,研究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对树体生长、结果和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PRD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小于正常灌溉对照(CK)的,而大于灌水量减半处理(HN)的。PRD的株产最高,HN的最低。PRD的果实品质因素中除出汁率显著低于CK的外,其余各因素则显著高于CK的或与其无显著差异;HN的除果形指数显著高于PRD和CK的外,其余品质因素则显著低于PRD和CK的或与其无显著差异;可见,以PRD的果实综合品质表现最佳。PRD叶片的叶绿素a、14 d后的叶绿素a/b值和可溶性糖含量、净光合速率、淀粉含量均呈现最高趋势,其呼吸速率呈现低于HN的趋势,表明PRD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和促进叶片碳水化合物积累。
    打顶对蚕豆越冬设施栽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吴春芳, 卞晓春, 尹淑瑜, 曹云英, 夏礼如
    2013, 28(2):  134-138. 
    摘要 ( 1406 )   [HTML] ( )    PDF (846KB) ( 5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11~2012年,以当地主推的中粒型品种海门大青皮、小粒型品种启豆2号和自主育成具有知识产权的鲜食蚕豆品种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通蚕鲜6号4个大粒型蚕豆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品种和打顶处理的裂区试验,研究打顶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株高不存在显著差异,鲜荚产量、生物产量、收获指数等产量相关性状有差异,通鲜1号、通鲜2号、通鲜3号以及通蚕鲜6号这4个育成品种的产量表现明显高于海门大青皮和启豆2号,在单荚鲜重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打顶处理有效地降低了蚕豆株高和生物产量,提高了鲜荚产量以及收获指数,表明打顶可以使设施蚕豆获得更好的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动物科学
    麻羽配套系蛋鸭的选育研究
    林如龙, 陈红萍, Roger Rouvier
    2013, 28(2):  139-142. 
    摘要 ( 1372 )   [HTML] ( )    PDF (841KB) ( 4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提高蛋鸭配套系F(PS)的麻羽率,利用山麻鸭(S)分别与闽农白羽蛋鸭(F)和莆田黑鸭(P)进行正反交试验,观测各杂交组合后代雏鸭的羽色表现和分离情况,选择杂交后代麻羽率高的亲本个体进行纯繁、继代选育。结果显示: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F×S和S×F组合雏鸭麻羽率取得显著进展,分别从44.0%和41.7%提高到84.3%和81.9%;P×S与S×P组合雏鸭麻羽率分别从19.2%和10.6%提高到22.8%和32.7%,也取得一定进展。同时,还分离到1个新品系"莆田麻鸭",有利于加快麻羽率选育。由此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正反交技术路线可行,可以有效提高蛋鸭配套系F(PS)的麻羽率。
    植物保护
    2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联合毒力
    杜宜新, 石妞妞, 阮宏椿,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2013, 28(2):  143-147. 
    摘要 ( 3109 )   [HTML] ( )    PDF (906KB) ( 5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杀菌剂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后对芦笋茎枯病菌抑制作用的联合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环唑、戊唑醇、百菌清、噻菌灵对芦笋茎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强,其中咪鲜胺的毒力最高,EC50为0.035 5 mg·L-1,而代森锰锌、噁霉灵、福美双、嘧霉胺、井冈霉素、硫酸铜钙和氨基寡糖素对芦笋茎枯病菌抑制作用较弱。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按照1:1的比例混配后对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共毒系数(CTC)为123.42,表现为增效作用。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按照8:5、1:5、1:8的比例混配后抑制芦笋茎枯病菌菌丝生长的CTC分别为164.17、132.91、141.91,也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8:5混配后增效作用最显著。
    物候模型预测稻纵卷叶螟发生期的应用研究
    张谷丰, 孙雪梅, 张志春, 杨琼, 朱叶芹
    2013, 28(2):  148-153. 
    摘要 ( 2065 )   [HTML] ( )    PDF (1024KB) ( 4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当前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期预报人为因素影响大、时效性差等缺点,应用物候模型、公共气象信息及网络数据库,结合稻纵卷叶螟的生物学参数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自动模拟预报系统,经江苏通州2003~2012年的稻纵卷叶螟系统调查数据验证比较,结果表明该系统可自动模拟预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期,且准确率高,时效性强。模型计算方法以正弦法水平截取的精度最高,在稻纵卷叶螟1个世代时间段内,平均误差仅0.56 d,优于用日平均温度计算的有效积温法(平均误差为2.35 d)。本预报系统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代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历期法、期距法等发生期预报方法。
    树干注射印楝素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
    曾兆华, 王玉林, 杨广
    2013, 28(2):  154-157. 
    摘要 ( 1165 )   [HTML] ( )    PDF (913KB) ( 5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开展树干注射印楝素对柑橘全爪螨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每厘米胸径树干注射1~3 mg印楝素在药后7 d对柑橘全爪螨田间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持续至60 d仍可达75%以上;测定内吸印楝素对各螨态柑橘全爪螨的亚致死剂量,发现其对柑橘全爪螨种群具有延长发育历期、降低繁殖力的长期控制效应。
    食品科学
    响应面优化琼脂糖的EDTA-Na2法提取工艺
    李龙, 苏永昌, 吴成业
    2013, 28(2):  158-165. 
    摘要 ( 1586 )   [HTML] ( )    PDF (1187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探讨了提取工艺中主要影响因子EDTA-Na2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硫酸根含量及凝胶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EDTA-Na2浓度4.5 g·L-1,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 h,在最佳提取工艺的条件下制得的琼脂糖,其硫酸根含量为0.48%,凝胶强度为1 073.09 g·cm-2。对最优工艺参数进行重复性验证,相对误差在1.0%以内。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可作为琼脂糖的粗提方法。
    农业工程
    智能化大型沼气池高效产气自控系统
    官雪芳, 徐庆贤, 林碧芬, 林斌, 钱蕾
    2013, 28(2):  166-171. 
    摘要 ( 1418 )   [HTML] ( )    PDF (986KB) ( 5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福建省新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的上流式沼气生产系统,开发智能化大型沼气池高效产气与远程监控系统软件,通过自动控制发酵温度、发酵浓度和持续的搅拌来提高系统的产气量,同时使系统具备参数采集、设备控制、自动监测、参数报警的功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福建省新星种猪育种有限公司大型沼气池自控系统的总体结构、总体控制策略,并详细给出了各处理工艺的控制过程。
    农业经济
    农村科技从单向突破到链条整合——县域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的构建
    刘波, 丁中文, 唐建阳, 许静
    2013, 28(2):  172-176. 
    摘要 ( 1241 )   [HTML] ( )    PDF (910KB) ( 4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建设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是解决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县域农村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科技为支撑,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攻关与技术指导、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物流、农民培训、农村组织制度创新、农民生活服务环环相扣、综合高效的农村服务体系,实现农业科技从单向突破到链条整合;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农为本、因地制宜,统一模式、规范运作,市场主导、长效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合作;建设的重点是三大综合服务平台,即:农村物流综合体、农业综合实验站(专家大院)和智慧农业博览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在运行机制方面,一是全面推行企业化运作,二是以农民合作组织为重点依托,三是有效整合农村服务力量,四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福建县域农业技术进步及空间扩散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的经济分析
    许标文
    2013, 28(2):  177-183. 
    摘要 ( 1240 )   [HTML] ( )    PDF (1048KB) ( 6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2001~2010年福建省县域数据,构建包含非农部门技术扩散的农业技术进步模型,并利用空间面板数据对福建省县域农业技术进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县域农业技术具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并随着农业技术资本的积累而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非农部门技术进步、农业技术资本投资以及县域间农业技术扩散,是提升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技术资本投资影响农业部门对非农部门技术扩散的吸收能力,也是农业技术在县域空间上扩散的主要媒介。因此,加强农业技术资本积累是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保证。
    综述
    基于能值分析的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率研究与进展
    周文婷, 黄毅斌, 王义祥, 翁伯琦
    2013, 28(2):  184-191. 
    摘要 ( 1818 )   [HTML] ( )    PDF (871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是目前探讨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率最有效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能值理论与分析方法的产生、发展及研究意义,并将能值分析与传统能量分析、生态足迹和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异同点与相应特色。概述能值分析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率评价研究上的最新进展,并讨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与建议。
    研究简报
    中国侧耳属一个新种和新记录种
    陈政明, 彭建平, 卢翠香, 李碧琼, 林俊扬, 邱春锦, 郑永德
    2013, 28(2):  192-193. 
    摘要 ( 1050 )   [HTML] ( )    PDF (1194KB) ( 5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记述了中国侧耳属Pleurotus一个新种和新记录种,即中柄侧耳Pleurotus centralis Yu, Chen& Yao, sp. nov. ined, 2012(中国新记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