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3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7-12-28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科学
    耐储藏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7185的创制与利用
    许惠滨, 魏毅东, 谢鸿光, 吴方喜, 罗曦, 朱永生, 江敏榕, 蒋家焕, 林强, 连玲, 蔡秋华, 潘丽燕, 谢华安, 张建福
    2017, 32(12):  1275-1280.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1
    摘要 ( 236 )   [HTML] ( )    PDF (2237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福恢7185(FH7185)是以优良恢复系福恢653为受体亲本,以耐储藏品种云恢290为供体亲本,采用连续回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恢复系;该恢复系集株叶形态好、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恢复力强、耐储藏性好等优点于一体,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价值和潜力。对比FH7185与对照的颖壳和淀粉粒显微结构,发现FH7185颖壳上麸毛最少,人工老化处理20 d后淀粉粒结构相对整齐,这与人工老化结果一致,说明FH7185具有较高的耐储性,可以利用其创制出更多的耐储藏材料。
    氮胁迫对不同株型水稻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吕小红, 杜萌, 付立东, 宋玉婷, 陈温福
    2017, 32(12):  1281-1286.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2
    摘要 ( 165 )   [HTML] ( )    PDF (961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穗型直立的紧凑型品种沈农07425和穗型弯曲的松散型品种秋光为材料,从不同施氮量对两水稻品种抗氧化酶活性和细胞膜伤害的影响两个方面研究氮胁迫对水稻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叶片丙二醛含量随着水稻生育期的推进不断增加,这种增长趋势在松散型品种秋光上表现更为明显,各处理间丙二醛含量为低氮、高氮处理大于中氮处理。两株型品种的叶片CAT、SOD活性在测定时期内呈现降低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在紧凑型沈农07425上表现更突出,而叶片POD活性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小幅上升,至灌浆15 d达到最大值,之后慢慢下降。两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呈现高氮 > 中氮 > 低氮的关系。因此,在土壤N 0.1~0.2 g·kg-1,增施氮肥能提高保护酶活性,提升植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MDA含量、POD活性可作为选择生育后期活性强、衰老慢品种的依据,以期获得较高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叶面硼肥对苦荞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雨, 王炎, 刘昌敏, 王安平, 孔德章, 李振宙, 周良, 黄小燕, 黄凯丰
    2017, 32(12):  1287-1290.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3
    摘要 ( 158 )   [HTML] ( )    PDF (933KB) ( 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明确硼肥对苦荞根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低产苦荞品种‘六苦2081’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肥对苦荞根际土壤营养、根系形态、地上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同时对苦荞地上部、地下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硼肥的施用能显著降低根际土壤中铵态氮和有机质的含量,显著增加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以及根系总长度、根系表面积、体积和根系的平均直径。硼肥的施用能显著增加苦荞的产量,当硼肥质量浓度为24 mg·L-1时,苦荞产量达最大,接近对照的2倍。相关性研究表明,‘苦荞2081’的根系长度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根系表面积和体积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
    林金秀, 吴玥琳, 凌永胜, 周婷, 陈品品
    2017, 32(12):  1291-129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4
    摘要 ( 208 )   [HTML] ( )    PDF (1025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马铃薯中熟品种"泉云4号"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种植并生产原原种。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研究马铃薯原原种生产中基质、密度和施肥因子的优化。结果表明: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对马铃薯原原种的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参数有极显著影响;基质配比A4(蛭石:珍珠岩:河沙为1:1:2)的马铃薯原原种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较高,其总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相关经济参数最优;种植密度B1(株行距0.05 m×0.10 m)有效增加原原种总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施肥次数C2(追肥2次·周-1)既可增加原原种产量,又能保证较高的商品薯率;基质配比、种植密度及追肥次数三因素之间有极显著性交互作用;本试验条件下,蛭石:河沙为1:1、株行距0.05 m×0.10 m时、追肥2次·周-1,原原种生产效益表现最好。
    园艺科学
    滇中茶树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吴田, 蓝增全, 王华芳
    2017, 32(12):  1298-1302.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5
    摘要 ( 192 )   [HTML] ( )    PDF (1515KB) ( 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ISSR技术对滇中不同地区17份有代表性的茶样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随机选择28条ISSR引物进行筛选,获得15条能产生清晰条带的引物。将这些引物分别进行ISSR-PCR扩增,共获得稳定且清晰的谱带112条,多态性谱带103条,多态性比率为91.96%,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4条谱带。17份滇中茶样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8-0.80,聚为两类,第Ⅰ类包含12份种质,第Ⅱ类包含5份种质。
    不同枸杞枝条粉含量的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冯海萍, 杨冬艳, 白生虎, 刘晓梅, 谢华, 裴红霞
    2017, 32(12):  1303-1308.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6
    摘要 ( 171 )   [HTML] ( )    PDF (3250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枸杞枝条粉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发酵好的枸杞枝条粉为主料,研究枸杞枝条粉与蛭石、草炭混配基质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5:2:3和6:2:2基质的干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气水比与CK基质接近,且能显著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功能叶片PSⅡ潜在活性及光能转化效率,与CK基质存在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这2个处理黄瓜的长度、直径、单果质量及产量等也表现良好。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5:2:3和枸杞枝条发酵粉:草炭:蛭石=6:2:2混配基质是黄瓜基质栽培的适宜配方。
    白背毛木耳新菌株‘杂10’的选育
    袁滨, 柯丽娜, 吴小平, 柯斌榕, 张志鸿, 巫鹏飞
    2017, 32(12):  1309-131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7
    摘要 ( 170 )   [HTML] ( )    PDF (1194KB) ( 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福建白背毛木耳栽培种和四川毛木耳白色突变种为亲本,单孢杂交,选育出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新菌株杂10。杂10菌丝致密,洁白,长势好,抗性强,出耳整齐度好;耳片表现菊花状,腹面皱褶较明显,胶质多、背面绒毛密集,晒干后,黑白分明等特点;区试结果显示杂10两潮干耳产量为66.22 g·袋-1,较对照漳耳43-28增产7.86%;其子实体主要营养指标优于对照,如蛋白质、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3.7%、27.36%、15.55%。营养不亲和性试验和RAPD标记试验表明,杂10菌株与亲本具有遗传差异,即为不同于亲本的新菌株。研究认为,杂10产量较高、品质好,抗性强,可以进一步开展示范栽培。
    药用蒲公英耐涝性评价
    张建, 徐亚萍, 武彦芳, 徐思远
    2017, 32(12):  1315-1319.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8
    摘要 ( 161 )   [HTML] ( )    PDF (1347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荆州和襄阳习家池两地的药用蒲公英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全水淹处理,分析药用蒲公英各种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荆州产药用蒲公英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以及CAT活性测定结果较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均有显著提高,而叶绿素含量都低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表明习家池产药用蒲公英抗涝性更强。(2)通过对正常生长的和水淹30 d的药用蒲公英外部形态指标测定发现,水淹30 d的药用蒲公英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生长的药用蒲公英,部分指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药用蒲公英具有极强的耐涝性,适合在江汉平原以及耐涝区域种植。
    紫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分化
    蔡月琴, 王艳平, 陆銮眉, 邹金美
    2017, 32(12):  1320-1326.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09
    摘要 ( 160 )   [HTML] ( )    PDF (2016KB) ( 1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紫山药无菌苗为试材,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材料类型、光暗条件等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胞分裂素6-BA和KT对紫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差异不显著,适合紫山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KT 2.0 mg·L-1+NAA 2.0mg·L-1或6-BA 2.0 mg·L-1+NAA 2.0 mg·L-1;(2)同一培养基上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效果存在差异,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6-BA 2.0 mg·L-1+NAA 2.0 mg·L-1下,微型块茎、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比叶片高,分别为91.167%、86.300%、45.167%;(3)添加0.25 g·L-1的活性炭能明显减轻紫山药茎段愈伤组织的褐化,愈伤生长良好,且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4)光暗条件对紫山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但暗处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生长;(5)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对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显著,适合紫山药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为MS+6-BA2.0 mg·L-1+NAA0.02 mg·L-1,诱导率达50%以上,芽苗生长粗壮。
    双孢蘑菇不同交配型同核不育单孢的基因组文库构建
    蔡志欣, 陈美元, 廖剑华, 李洪荣, 郭仲杰, 王泽生
    2017, 32(12):  1327-1331.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0
    摘要 ( 139 )   [HTML] ( )    PDF (2190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24个双孢蘑菇不育单孢进行两两杂交配对,以菌株9608为基准,获得了2种不同交配型的不育单孢菌株A+:9601、9608、9609、9612、AgQG841-1、AgLH830-4、AgLH830-6、AgQL8125-5;A-:9602、9603、9604、9607、Ag2k811-1、M7206-1、M7206-2、M7206-11、M7206-13。将这2种菌株进行DNA提取,并构建DNA文库,对文库进行酶切验证,用SalⅠ酶切,可切出20、14、9 kb等3个片段,其中20、9 kb为λ载体的左右臂,插入片段为14 kb,与预期相符,说明文库的质量较高。
    动物科学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诊断鸭短嘴矮小综合征
    俞博, 朱小丽, 程晓霞, 陈少莺
    2017, 32(12):  1332-133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1
    摘要 ( 197 )   [HTML] ( )    PDF (1070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抗鹅细小病毒(GPV)单克隆抗体(Mab E16)为一抗,建立检测鸭短嘴矮小综合征病毒(SBDS-GPV)的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并对人工感染SBDS-GPV的发病鸭和临床送检鸭短嘴矮小综合征(SBDS)病鸭的肝脏、脾脏、肾脏和胰腺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识别鹅细小病毒抗原呈现亮绿色特异荧光,而与MPV、MDRV、NDRV、DHV、DPV、PMV等其他鸭病病原均无交叉反应;应用该方法检测SBDS-GPV人工感染发病鸭和SBDS临床病鸭组织,均不同程度出现亮绿色荧光,其中人工感染发病鸭阳性率100%(5/5),临床送检病鸭阳性率91.7%(11/12)。表明建立的IFA具有快速、特异等优点,可用于SBDS的快速诊断。
    植物保护
    福建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郑学立, 谢鑫鑫, 林峰, 邵贵荣
    2017, 32(12):  1335-1340.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2
    摘要 ( 199 )   [HTML] ( )    PDF (5202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鉴定福州地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致病菌,以感染黑腐病的不结球白菜植株为材料进行了病原菌分离和鉴定。通过观察所分离病原菌的形态及接种试验发现其形态和发病症状与黑腐病的形态和发病症状相一致。以细菌通用引物16S对该病原菌进行16S rDNA的PCR扩增测序分析,发现该病原菌与野油菜黄单胞菌(Genbank:CP017308.1)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从接种病原菌植株中重新分离病原菌,其16S rDNA序列与之前接种菌株序列一致。以上结果初步证明分离的病原菌为不结球白菜黑腐病病原菌,且该病原菌为十字花科黑腐病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种。
    福建省鲜食玉米小型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
    代玉立, 甘林, 阮宏椿, 石妞妞, 杜宜新, 陈福如, 杨秀娟
    2017, 32(12):  1341-1349.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3
    摘要 ( 204 )   [HTML] ( )    PDF (8433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鲜食玉米是福建省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丝状真菌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明确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可以为鲜食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福州、莆田、漳州、南平和宁德5个地区采集的玉米病叶上典型的小型病斑(病斑长度<5 mm)进行病菌分离和纯化,结果共获得103株单孢分离菌株。初步形态学观察后选取其中的8株代表性菌株进行鉴定,发现有5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小斑病菌的形态特征相似;而另3个菌株的形态特征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形态特征极其相似。8个菌株接种感病玉米品种后出现了与田间相似的叶斑病症状。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8个供试菌株中有5个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2个菌株为玉米新月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1个菌株为画眉草弯孢叶斑病菌Curvularia eragrostidis。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福建省鲜食玉米叶斑病的病原菌为B.maydisC.lunataC.eragrostidis。其中C.eragrostidis引起玉米叶斑病在福建省属首次报道。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菌株对8个不同玉米品种的毒力表现出多样性。
    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固体发酵条件筛选
    肖荣凤, 陈燕萍, 刘波, 葛慈斌, 朱育菁
    2017, 32(12):  1350-1353.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4
    摘要 ( 190 )   [HTML] ( )    PDF (1216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枯萎病植物疫苗工程菌株——非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JAT-9290固体发酵条件,以产孢量为指标,分析了培养基初始含水量、初始接种量、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菌株产孢量的影响,筛选出最优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利用组培瓶培养7 d,分别筛选出菌株生长的最佳初始含水量为50%、初始接种量为7%和培养温度为28℃,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聚丙烯塑料袋培养,发酵至20 d时菌株的产孢量最高,孢子数量达6.35×108个·g-1,较初始接菌量增加了4个数量级。
    西瓜嫁接砧木对根结线虫的抗性分析
    杜公福, 詹园凤, 刘子记, 贺滉, 戚志强, 党选民
    2017, 32(12):  1354-1358.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5
    摘要 ( 147 )   [HTML] ( )    PDF (1070KB) ( 7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3种西瓜砧木为试验材料,运用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两种方法分析,开展西瓜砧木被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其对生长指标和抗病指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抗性最强的是‘京欣砧王’,隶属函数总值为5.70,抗性最弱的是‘勇士’,隶属函数总值为3.50。说明‘京欣砧王’为西瓜嫁接的最佳砧木。
    资源与环境科学
    杏鲍菇菌糠木霉发酵物对大棚土壤的改良效果
    周红姿, 祁凯, 赵晓燕, 李天元, 张新建, 郭凯, 迟建国
    2017, 32(12):  1359-136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6
    摘要 ( 167 )   [HTML] ( )    PDF (960KB) ( 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杏鲍菇菌糠为培养基,发酵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Th3,获得菌糠木霉发酵物。将发酵物按照5个不同添加量掺入温室土壤中,盆栽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研究发酵物的不同添加量对土壤pH、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不结球白菜根际木霉定殖数量、不结球白菜发芽率、出苗率、总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糠木霉发酵物与温室土壤比例为1:39时,不结球白菜种子的出苗率明显提高,最高达到83.93%,不结球白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了51.23%,不结球白菜的总生物量提高了27.94%;土壤pH值提高至6.97,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得到提高,最高分别达到8.80、2.21 mg·g-1·d-1,木霉在不结球白菜根际的定殖数量明显提高,说明菌糠木霉发酵物具有很好的土壤改良效果,并能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
    食品科学
    白茶压饼过程理化指标与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
    李鑫磊, 林宏政, 郝志龙, 陈寿松, 俞少娟, 金心怡
    2017, 32(12):  1365-1369.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7
    摘要 ( 263 )   [HTML] ( )    PDF (941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白茶压饼过程各工艺关键点对白茶品质形成影响及作用机制,将白茶压饼过程分为瞬时蒸汽高温高湿ZQ、模拟压饼时湿闷状态SM、压饼力作用YS、压饼力作用后长时烘干YB作用,探讨白茶压饼过程各关键点ZQ、SM、YS、YB处理中白茶制品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ZQ、SM、YS、YB处理对白茶外形由松散变为紧实作用效果显著,容重比原始样增加1.0~1.5倍;ZQ处理是影响色泽的重要工序,降低氨基酸含量,散发青气;SM处理促进蛋白质水解,积累氨基酸,大幅度提高茶红素含量;YS引起茶多酚下降,茶汤浓度增加,滋味转鲜爽;YB处理茶多酚大幅度提高,香气由青、杂转化为陈、药香味,滋味变浓醇,是白茶饼特征香气,滋味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
    不同浸泡时间对银耳营养物质损失的影响
    钟咏汕, 陈晓宁, 林程, 魏奇, 林俊毅, 江玉姬, 刘斌, 陈炳智
    2017, 32(12):  1370-137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8
    摘要 ( 224 )   [HTML] ( )    PDF (1734KB) ( 1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刚采摘的银耳在烘干前通常需要经过清水浸泡,往往造成银耳营养成分及重量的流失。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浸泡时间,检测银耳的干物质以及营养物质的流失情况,以期获得最适的浸泡时间。结果显示:银耳干物质在浸泡1 h后流失较为严重;多糖在浸泡1.5 h后流失较为严重;粗蛋白在浸泡2 h后流失较为严重;在浸泡50 min的时候发现总三萜流失;粗脂肪在浸泡1.5 h时后流失就较为严重。因此,在银耳烘干前的浸泡工艺中,建议将浸泡时间控制在1.0~1.5 h,能较大程度地减少银耳浸泡过程中的营养流失,且保持鲜艳的颜色及舒展的朵型,从而为在浸泡过程中减少营养物质损失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农业经济
    南昌市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冉凤维, 罗志军, 曹丽萍, 赵杰, 赵越
    2017, 32(12):  1375-1383.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7.012.019
    摘要 ( 143 )   [HTML] ( )    PDF (4367KB) ( 1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南昌市为例,借助RS和GIS技术,对南昌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4期遥感影像进行处理,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2000-2015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计算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生态服务价值转移矩阵、敏感性系数,探讨南昌市2000-2015年生态服务价值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5年南昌市耕地明显减少,建设用地显著增加,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4%;南昌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不大,其总量由2000年的390.35×108元增加到2015年的393.30×108元;2000-2015年高生态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在新建县东部和进贤县北部,低生态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在南昌市城区;各土地利用类型生态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小于1,说明研究结果可信。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直接原因,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对维持和提升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