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3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3-28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科学
    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水稻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连玲, 许惠滨, 何炜, 朱永生, 潘丽燕, 魏毅东, 郑燕梅, 罗曦, 谢华安, 张建福
    2019, 34(3):  255-263.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1
    摘要 ( 116 )   [HTML] ( )    PDF (3208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干旱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在干旱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抗逆反应,其中参与防御反应的关键酶基因表达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本研究拟分析干旱胁迫处理后抗氧化酶类基因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水稻抗旱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质量体积比为0(CK)、18%、20%、22%、24%、26%的聚乙二醇(PEG6000)对三叶一心期的籼稻航2号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筛选适合处理籼稻航2号的PEG6000质量体积比;进一步采用PEG6000对航2号植株进行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于处理0、2、4、8、12、24、48、72 h取样;并用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PEG6000处理不同时间段后植株中抗氧化酶类基因表达,包括过氧化氢酶(CATACATBCATC)、过氧化物酶(POX5.1、POX1)、超氧化物歧化酶(plastidic Cu/Zn-SOD,cytosolic Cu/Zn-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根据表型观察和植株存活率,筛选出籼稻航2号对PEG6000的耐受临界质量体积比为22%;qRT-PCR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处理后9个基因的表达均出现上调,大部分基因表达都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趋势,且一般PEG处理4 h之后基因表达出现较明显上调,说明这些基因均不同程度地参与了PEG胁迫反应;其中,过氧化氢酶A基因(CATA)表达变化最显著,处理8 h表达量上调至处理0 h的28倍。[结论]PEG6000胁迫处理后主要的抗氧化酶类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灌浆期涝害对弱筋小麦相对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向永玲, 方正武, 赵记伍, 高德荣, 王晓玲
    2019, 34(3):  264-270.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2
    摘要 ( 89 )   [HTML] ( )    PDF (1431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长江中下游弱筋小麦产区中后期涝渍害严重,研究涝害对弱筋小麦生长生理与产量的影响,为弱筋小麦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扬麦13、扬麦15、扬麦22和糯小麦4个弱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钵栽培方法,研究灌浆期人工模拟涝害对小麦株高、顶三叶SPAD值及产量的影响。[结果](1)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2)涝害后,小麦顶三叶SPAD值较对照下降,涝害时间越长,下降程度越大;不同叶位叶片涝害后下降差值差异显著,下叶位下降值大,涝害后恢复7 d,上叶位SPAD值较对照差值明显增加,涝害后下叶位叶片先受害,而后向上叶位叶片扩展;(3)小麦灌浆期涝害旗叶、倒二叶及倒三叶间较对照差值有显著差异,倒三叶SPAD值涝害指数与产量涝害指数极显著相关,且相关性最大(r=0.989 5),倒三叶叶片SPAD值为灌浆期涝害程度的指示叶位;(4)在涝害7 d胁迫下,4个弱筋小麦品种的产量均显著降低,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 d产量较对照减少3.6 g·株-1,降幅最大,达39.4%。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 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 d;(5)不同品种灌浆期涝害对产量因子的影响不同,扬麦13属于千粒重降低型品种,糯小麦是穗粒数降低型品种,扬麦15是穗粒数和千粒重双因子降低型品种,扬麦22是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三因子降低型品种。[结论]灌浆期涝害对小麦株高无显著影响;用SPAD值涝害指数可以衡量灌浆期小麦涝害程度,指示叶位为倒三叶;扬麦22对涝害最敏感,涝害7 d产量降幅最大,扬麦22和扬麦15涝害敏感期在涝害5 d以下,扬麦13和糯小麦涝害敏感期为涝害7 d。
    氮肥用量对苦荞内源激素、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罗庆华, 李振宙, 林俊清, 王炎, 周良, 黄小燕, 黄凯丰, 陈庆富
    2019, 34(3):  271-27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3
    摘要 ( 62 )   [HTML] ( )    PDF (890KB) ( 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氮肥用量与苦荞内源激素、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方法]以苦荞品种黔苦6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CK)、低氮(LN,施氮量50 kg·hm-2)、中氮(MN,施氮量100 kg·hm-2)、高氮(HN,施氮量150 kg·hm-2)处理,研究其对苦荞根际土壤、根系形态、叶片内源激素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苦荞根际土壤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苦荞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以MN处理最大,CK处理最小,氮肥对苦荞根系平均直径影响不大;苦荞叶片中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生长素(IAA)、玉米素(Z)+玉米素核苷(ZR)和多胺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脱落酸(ABA)含量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苦荞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氮肥对苦荞主茎节数影响不大;苦荞籽粒中的蛋白质、总膳食纤维、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黄酮含量以CK处理最高、HN处理最低。[结论]苦荞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00 kg·hm-2,氮肥过量或不足,均会导致最终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与评价
    罗文彬, 李华伟, 许国春, 许泳清, 纪荣昌, 邱思鑫, 汤浩
    2019, 34(3):  278-283.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4
    摘要 ( 88 )   [HTML] ( )    PDF (872KB) ( 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对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引进与评价,为选育彩色马铃薯新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引进6份彩色马铃薯种质资源(原种二代)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青口试验基地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分析评价的相关试验。[结果]引进的6份种质资源产量均比费乌瑞它(对照)低,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华颂88的品质表现最佳,其蛋白质、维生素C、淀粉和总氨基酸含量都比对照高,其中:蛋白质(3.18 g·hg-1)、赖氨酸(119 mg·hg-1)、异亮氨酸(75 mg·hg-1)、苯丙氨酸(83 mg·hg-1)、亮氨酸(120 mg·hg-1)、苏氨酸(87 mg·hg-1)、组氨酸(41 mg·hg-1)、天门冬氨酸(546 mg·hg-1)、丝氨酸(77 mg·hg-1)、谷氨酸(549 mg·hg-1)、甘氨酸(71 mg·hg-1)、酪氨酸(68 mg·hg-1)、脯氨酸(71 mg·hg-1)、总氨基酸(2 277 mg·hg-1)含量在6份种质资源中均为最高;华颂66的维生素C含量(47.7 mg·hg-1)最高;青薯9号淀粉含量(22.4 g·hg-1)最高。[结论]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并考虑到尽早利用这些种质资源选育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的现实需求,建议优先选用华颂88、华颂66和青薯9号这3份种质资源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新品种。
    山药块茎生长期5种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对块茎膨大的影响
    敖兰吉亚, 季祥, 邵盈, 王志敏, 赵令敏, 张艳芳, 霍秀文
    2019, 34(3):  284-292.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5
    摘要 ( 157 )   [HTML] ( )    PDF (1453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山药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主要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山药品种形态指标与5种内源激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山药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和指导山药的高产优质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毕克齐山药和河北安平白山药7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块茎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了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茉莉酸(JA)、玉米素(ZR)等5种内源激素含量,并分析不同生长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山药形态指标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结果]在两个山药品种块茎膨大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总体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内源激素ZR和GA3含量有变化,但比较稳定;内源激素JA含量,两个品种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河北安平白山药的JA含量与形态指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JA明显抑制了河北安平白山药块茎的周长增加、重量增加及伸长生长;内源激素IAA和JA在不同生长期的含量水平高低,两个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内源激素ABA、GA3、IAA可促进2个山药品种块茎生长发育,其中ABA、IAA对毕克齐山药块茎伸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内源激素ZR、JA可促进河北安平白山药的块茎形成及初期块茎周长的增加。
    园艺科学
    灵芝-蔬菜温室间作栽培对产量的影响及其CO2互补效应
    陈华, 叶菁, 黄毅斌, 翁伯琦, 王义祥
    2019, 34(3):  293-29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6
    摘要 ( 72 )   [HTML] ( )    PDF (1522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菌蔬温室间作下不同食用菌和蔬菜数量配比对其互作效应的影响,为设施菌蔬间作技术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温室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灵芝-蔬菜温室间作栽培对蔬菜生长和灵芝碳素转化利用的影响,以及温室内CO2浓度变化差异。[结果]蔬菜单作模式下温室内CO2浓度日变化较为平缓,菌蔬间作模式下灵芝培养料中的碳素以呼吸消耗的形式排放(占总碳量的51.62%~52.46%),导致温室内CO2浓度夜间处于较高值,白天显著下降。灵芝+蔬菜间作模式灵芝产量比灵芝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分别提高了9.8%和23.6%;生菜和叶用甘薯产量也比蔬菜单作和灵芝(减半量)+蔬菜间作方式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合理的菌蔬间作可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的产量,达到增产增效和CO2减排的目的,其中以灵芝-蔬菜间作模式效果较好。
    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微形态观察
    樊晓静, 于文涛, 刘登勇, 卢明基, 郑洁, 陈晓岚, 魏明秀, 林浥, 叶乃兴
    2019, 34(3):  298-305.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7
    摘要 ( 80 )   [HTML] ( )    PDF (2970KB) ( 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的微形态,为茶树野生种质资源发掘、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利用冷场发射扫描电镜对4份福建寿宁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和花粉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茶树叶片气孔、茸毛和花粉极轴长、赤道轴长等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4份野生茶树种质的叶片叶上表皮纹饰有平展型、皱脊型、波浪型3种;叶片下表皮气孔皆为长卵形,具异性气孔(腺鳞)且气孔密度相对栽培种较小;茸毛长度为(280.75±107.65)~(616.95±132.52)μm,且不同种长度差异明显,茸毛纹饰皆为平滑型;不同于栽培种,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叶片茸毛表层均有脱落现象。4份野生茶树花粉均具三孔沟,属N3P4C5类型,其花粉大小在(427.69±153.94)~(1205.07±237.80)μm2,皆小于福鼎大白茶。花粉极面观有近圆形和三裂近三角形2种,赤道面观各不相同,花粉形状有超长球形和近球形2种,花粉纹饰均为疣状。[结论]4份野生茶树和福鼎大白茶的叶片和花粉微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共性和特异性。
    水培对蓝莓幼苗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郑姗, 张小艳, 张立杰, 谢丽雪, 李韬
    2019, 34(3):  306-312.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8
    摘要 ( 99 )   [HTML] ( )    PDF (3448KB) ( 3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水培技术在蓝莓苗木繁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1/2 Hogland营养液、改良配方及清水对两个兔眼品种芭尔德温和灿烂苔藓苗进行水培,以常规土壤栽培作为比较。观察幼苗根系及植株生长情况,测定幼苗的株高、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以及植株氮磷钾含量等指标。[结果]水培的蓝莓幼苗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土培,植株生长速度显著高于土培,植株氮磷钾含量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两个品种在不同氮形态水培营养液中表现迥异,芭尔德温在改良配方中生长最好,而灿烂却是在1/2 Hogland营养液中生长最好。[结论]蓝莓品种间对氮形态的需求各异,为此,科学的水培繁育应针对不同的品种调整配方及浓度。一般蓝莓商品苗的生产年限为1.5~2.0 a,经水培研究,适宜的水培营养液能够刺激蓝莓根系发育,促进植株生长,缩短育苗年限,加快苗木繁育进程。
    8种乔木的滞尘效果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林星宇, 李彦华, 李海梅, 宋庆文
    2019, 34(3):  313-318.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09
    摘要 ( 101 )   [HTML] ( )    PDF (1551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青岛市城阳区道路绿地8种乔木的滞尘能力及其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洗脱法对8种乔木的滞尘能力进行测定,用JEOL7500F电子显微镜进行叶表面结构的观测,用光合仪对滞尘后的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8种乔木秋季雨后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大小表现为: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 悬铃木Platanus orientalis > 女贞Ligustrum lucidum > 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 > 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 国槐Sophora japonica >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 绦柳Salix matsudana。8种乔木滞尘后,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普遍受到抑制,在连续滞尘60 d内,8种乔木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普遍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滞尘后期均有一定程度地恢复。8种乔木光合特征参数损失最大的是女贞,其次是绦柳和国槐,栾树和紫叶李的光合特征参数损失率较小。8种乔木叶片光合特征参数损失率与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多项式方程拟合效果较好,r值均较高。[结论]紫叶李滞尘能力最强,绦柳最弱;绦柳、女贞和国槐叶片对于大气颗粒物的抗性较差,栾树和紫叶李对于大气颗粒物的抗性强,具有较强的抗粉尘污染能力;8种乔木光合特征参数损失率与滞尘量均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植物叶片滞尘量越大,光合损失越多,各种光合特征参数也显示出很强的正相关性。
    德兴覆盆子花芽分化及开花物候期观察
    闫翠香, 邵小明
    2019, 34(3):  319-325.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0
    摘要 ( 69 )   [HTML] ( )    PDF (2765KB) ( 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德兴覆盆子(掌叶覆盆子)花芽分化的形态过程及其开花物候期,为调控其花芽分化,提高德兴覆盆子的果实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定点定期观测和石蜡切片法分别对德兴覆盆子的物候期和花芽分化过程的形态学进行研究。[结果]德兴覆盆子的物候期分为萌动期(芽萌动、芽膨大、芽开放)、展叶期、开花期(现蕾、始花、盛花、末花)、果实发育期(坐果、果实膨大、果实成熟、种子成熟)、结果老枝枯死期、新枝花芽形态分化期、落叶期(始落、末落)、休眠期。其中花芽形态分化期为8月初至11月中下旬,8~9月份为花芽形态分化前期,10月初花芽分化出萼片原基,10月中旬分化出花瓣原基,11月初分化出雄蕊原基,11月中旬分化出雌蕊原基,且芽体生长逐渐缓慢,进入休眠期。[结论]与多数悬钩子属植物不同,德兴覆盆子花芽寒冬休眠之前已完成形态分化,其花芽分化过程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发育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其对应关系可简单快速判断花芽分化时期,预估花期。
    动物科学
    福建山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林裕胜, 江锦秀, 张靖鹏, 游伟, 胡奇林
    2019, 34(3):  326-330.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1
    摘要 ( 55 )   [HTML] ( )    PDF (1089KB) ( 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福清一山羊养殖场发生的山羊肺炎病原进行确诊,为福建山羊溶血性曼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检测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对剖检采取的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随后对溶血性曼氏杆菌、羊口疮病毒、绵羊肺炎支原体和丝状支原体簇等羊常见呼吸道病原进行PCR检测,对分离菌进行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并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细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从病死羊肺脏中分离到1株细菌;PCR检测结果显示,除溶血性曼氏杆菌有扩增条带外,未检测到其他病原;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株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其他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同源性为97.1%~100.0%,与溶血性曼氏杆菌美国D171参考株同源性高达100%;以上结果表明分离菌为溶血性曼氏杆菌,命名为FJ-FQ2018。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氟苯尼考、恩诺沙星、头孢噻吩、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等高敏,对氨苄西林中敏,对多粘菌素B、林可霉素低敏。[结论]福建某养殖场引进的山羊发生肺炎后经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溶血性曼氏杆菌感染,分离菌株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植物保护
    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植物源杀菌剂室内筛选
    石金巧, 龙友华, 黎晓茜, 莫飞旭, 冉飞, 黄亚欣
    2019, 34(3):  331-33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2
    摘要 ( 67 )   [HTML] ( )    PDF (1800KB) ( 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明确贵长猕猴桃软腐病致病病原菌,筛选具有防控作用的绿色植物源杀菌剂,为猕猴桃软腐病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并结合回接试验确定病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植物源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毒力。[结果]分离获得的8株有效菌株中RF2和RF2-4可引发软腐病,将该菌株的r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菌株RF2和RF2-4分别与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同源性达100%和99%,结合RF2和RF2-4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两株致病菌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0.5%苦参碱AS对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的EC50分别为0.442 mg·L-1和0.322 mg·L-1,0.3%丁子香酚SL的EC50则分别为0.680 mg·L-1和0.301 mg·L-1,两者毒力均高于其他植物源杀菌剂。[结论]引起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的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0.5%苦参碱AS和0.3%丁子香酚SL对葡萄座腔菌B.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软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
    福建省蓝莓病虫害调查
    张小艳, 郑姗, 谢丽雪, 张立杰, 李韬
    2019, 34(3):  338-343.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3
    摘要 ( 60 )   [HTML] ( )    PDF (872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全面了解福建省蓝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为福建省蓝莓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踏查和定期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2018年对福建省的4个蓝莓种植基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福建省为害蓝莓的病虫害有23种,其中病害7种,包含2种生理性病害和5种侵染性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分别是红叶病和黄叶病,5种侵染性病害分别是僵果病、枝枯病、炭疽病、灰霉病和休克病毒病,其中休克病毒病为我国新发病害;虫害16种,分属4个目11个科,分别为梨剑纹夜蛾、铜绿丽金龟、云尺蛾、日本龟蜡蚧、黄刺蛾、黑腹果蝇、斑翅果蝇、暗黑鳃金龟、舞毒蛾、桃蚜、盗毒蛾、斜纹夜蛾、扁刺蛾、星天牛、桃红茎天牛和越橘巢蛾;23种病虫害中仅枝枯病和果蝇中度发生,其余病虫害均轻度发生。[结论]福建省蓝莓病虫害为害水平整体较轻,未发现为害严重的病虫害,枝枯病和果蝇是目前的主要病虫害,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2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资源与环境科学
    土壤镉胁迫对甘薯品质和镉、锌吸收的影响
    刘兰英, 吕新, 陈丽华, 黄薇, 涂杰峰, 余华, 上官亮, 谢亚兴
    2019, 34(3):  344-351.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4
    摘要 ( 76 )   [HTML] ( )    PDF (1423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揭示土壤镉污染对甘薯品质及镉、锌吸收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镉水平胁迫下甘薯产量、营养品质及镉、锌吸收的变化,同时采用迁移系数分析镉、锌在土壤-甘薯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随着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薯块根产量呈下降趋势,最大程度可降低32.6%;块根果肉中蛋白质指标受影响程度较大,含量显著下降,最大程度可降低32.1%。镉胁迫会显著增加土壤和甘薯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但会抑制块根果肉对锌的吸收。种植甘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甘薯属于低镉吸收作物,当镉处理质量浓度不超过5 mg·kg-1时,块根果肉中镉含量基本低于国家安全限量标准(GB 2762-2017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Cd ≤ 0.1 mg·kg-1)。甘薯不同部位镉含量高低顺序为柴根 > 茎段 > 块根皮部 > 叶片 > 块根果肉,其中柴根和茎段部位对镉的迁移能力较大,镉主要富集在柴根部位。[结论]在镉污染程度不高的土壤中,可以通过种植甘薯来富集镉,同时柴根部位对镉的截留可以减少镉通过食物链向人体迁移。
    不同配比猪粪渣/生活污泥堆肥过程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变化
    吴飞龙, 叶美锋, 吴晓梅, 林代炎
    2019, 34(3):  352-35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5
    摘要 ( 65 )   [HTML] ( )    PDF (1658KB) ( 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猪粪渣/生活污泥堆肥过程养分及重金属含量变化,开发城市生活污泥堆肥化处置调理剂,实现猪粪渣资源化利用。[方法]以规模化养猪场粪污经固液分离后得到的渣滓为调理剂,与城市生活污泥进行条垛式堆肥,分别设置猪粪渣、生活污泥质量配比6:10(ZW1处理,C/N=25)和6:5(ZW2处理,C/N=30)两组不同处理,研究不同物料配比处理堆肥过程温度、C/N、养分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Cu、Zn、Cd和Pb)含量的变化。[结果]ZW2处理的堆体高温期持续时间长于ZW1处理;两个处理的C/N均逐渐下降并最终趋于一致,且堆肥结束后ZW2处理(C/N=30)的有机碳含量降幅达到28.6%,而ZW1处理(C/N=25)的降幅仅为2.1%,说明猪粪渣中的碳源较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和转化;堆肥过程中全氮、全磷和全钾随有机碳含量的降低表现为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的堆肥产品的重金属(Cu、Zn、Cd和Pb)含量在堆肥后均有所提高;堆制58 d后,各处理堆肥无害化程度、养分含量和重金属Cd、Pb含量均达到NY525-2012的要求。[结论]猪粪渣可以作为城市生活污泥堆肥的调理剂,且猪粪渣、生活污泥质量配比为6:5的堆肥效果更优。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复合盐胁迫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
    王泽琼, 蔡珺, 韩国良, 刘勇
    2019, 34(3):  358-363.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6
    摘要 ( 30 )   [HTML] ( )    PDF (943KB) ( 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探讨α-萘乙酸钠(NAA)、赤霉素(GA3)和6-苄氨基嘌呤(6-B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质量浓度对不同程度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在盐渍地区种植黑小麦提供可能性和科学依据。[方法]以紫麦一号的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纸床法分别测定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程度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在无盐胁迫条件下,NAA、GA3、6-BA质量浓度分别为150 mg·L-1、GA3 200 mg·L-1和6-BA 5 mg·L-1时,黑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等萌发指标均为最佳;复合盐(NaCl:Na2SO4=1:1)溶液浸种显著抑制了黑小麦种子的萌发;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复合盐胁迫对黑小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中低浓度(40~80 mmol·L-1)复合盐胁迫条件下,GA3 200 mg·L-1和6-BA 5 mg·L-1预处理均能有效缓解复合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随着复合盐浓度的增加,各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明显下降,当复合盐浓度为120 mmol·L-1时,只有6-BA 5 mg·L-1预处理对缓解胁迫有一定作用。[结论]在中低复合盐浓度胁迫条件下,采用GA3(200 mg·L-1)或6-BA(5 mg·L-1)预处理能够缓解盐胁迫对黑小麦种子的伤害,从而显著促进在盐胁迫条件下黑小麦种子的萌发。
    食品科学
    笋头膳食纤维复合酶法改性工艺优化及其理化特性评价
    方东亚, 郑亚凤
    2019, 34(3):  364-370.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7
    摘要 ( 42 )   [HTML] ( )    PDF (3108KB) ( 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笋头是笋加工的主要副产物,是来源广泛且成本低廉的膳食纤维原料。传统的热水法制备的笋头膳食纤维由于纤维颗粒大,口感粗糙,在食品中添加应用易造成品质下降。为了推动笋头膳食纤维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本文研究了复合酶法改性工艺对笋头膳食纤维的粒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热水法制备的笋头膳食纤维为原料,以纤维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复合酶添加量、时间、温度和pH值对纤维粒径的影响。根据单因素结果,进行以Box-Behnken试验设计为基础的响应面优化试验。比较分析了改性前后笋头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变化。[结果]复合酶法改性笋头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0.20%(纤维素酶:木聚糖酶=1:1),温度47℃,pH 5.4,时间2.0 h。以优化后的复合酶解法处理的笋头膳食纤维的纤维粒径(D90)由(146.2±0.21)μm降低至(97.2±0.14)μm。相对于改性处理前的笋头膳食纤维,改性笋头膳食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度分别提高1.30、2.16和1.64倍。[结论]经过工艺优化的复合酶法可显著减小笋头膳食纤维的纤维粒径,并显著提高纤维的持水力、持油力和膨胀度等理化性质。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笋头膳食纤维在功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农业经济
    农业产业规模与结构对农村减贫的门槛效应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黄颖, 刘德娟, 曾玉荣
    2019, 34(3):  371-37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9.03.018
    摘要 ( 44 )   [HTML] ( )    PDF (999KB) ( 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农业产业发挥减贫效应的门槛条件,为精准扶贫和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提供政策参考。[方法]在农业产业发展与贫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福建省县域贫困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构建门槛回归模型,以残差平方和最小化为条件确定门槛值,在考虑基础设施、金融情况、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下,主要从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检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业产业扶贫的门槛效应。[结果]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规模越大,农业产业的弱质性越强于益贫性,越不利于减贫,但是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有利于减缓贫困。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门槛值时,农业产业的规模扩张对农村减贫发挥出正向效应。随着农业产业规模的扩大,农业产业的益贫性强于弱质性,减贫效应开始显现。若某个地区已经脱离贫困,就会进入资本积累的良性循环,农业产业的适度规模就会产生规模经济,大幅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结论]福建地区农村贫困存在贫困门槛效应。对于尚未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村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兜底式扶贫。对于跳出贫困陷阱的地区,建议加快农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发展,推广资源资产收益扶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