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1986年 第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6-09-15
   下一期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论文
    禽白血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程由铨, Lucy F. lee, Robert F. Silva, Fugene J. Smith, Lyman B. Crittenden
    1986, (1):  1-10. 
    摘要 ( 1099 )   [HTML] ( )    PDF (2855KB) ( 4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建立了分泌抗禽白血病毒(ALV)结构蛋白P27和P19的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McAb-6AL20(属于IgG1)分别与外源性ALV:A.B.D亚群的RPL-40、AMV、RAV-2和Carr-Zilber RSV(CZ-RS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内源性ALV:RAV-O(E亚群)发生反应。McAb-6AL22(属于IgG1)除了上述特性外,还能与劳斯氏肉瘤病毒Prague株(Prc-RSV、属于C亚群)发生反应。这二个McAb均能与〔35S〕甲硫氨酸标记的RPL-40和RAV-1病毒的P19蛋白出现免疫沉淀。但是,它们不与RAV-O病毒的P19蛋白发生免疫沉淀。所以,McAb可用于区别ALV结构蛋白P19(亚群特异性位点的多肽)。应用这二个McAb进行ELISA和免疫沉淀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试验可区分RPL-40和RAV-O感染。McAb-6AL42(属于IgG2a)可与以上几个亚群(A.B.C和D)的毒株发生反应,其ELISA的抗体滴度比与RAV-O(E亚群)毒株高1000倍以上。McAb-6AL42可与P27和pr76(群特异性抗原的前体蛋白)发生免疫沉淀。试验用McAb-6AL42作为第一抗体和兔抗P27血清的过氧化物酶标记物作为第二抗体(指示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用这种ELISA试验可区分未经稀释的卵蛋白中RAV-O和RPL-40群特异性抗原。
    通过菟丝子成功地将黄龙病病原从柑桔传到长春花
    柯穗, 李开本, 柯冲, 蔡希灼
    1986, (1):  11-16. 
    摘要 ( 1126 )   [HTML] ( )    PDF (3561KB) ( 5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黄龙病(黄梢病)是我国南方柑桔生产上的一种危险性病害。在证明本病的病原可能是一种原核微生物(称为类立克次体或类细菌)及其传播媒介是柑桔木虱之后,我们积极进行本病原的草本寄主的研究。1981年以来,以木虱传染的柑桔病苗为毒源植物,以柑桔木虱和两种菟丝子(草地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为传染媒介,进行八种草本植物的传染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只有草地菟丝子才能成功地将黄龙病病原从柑桔传到草本植物长春花上,引起叶片局部黄化乃至叶片完全黄化和新生叶片变小的典型病状,其潜育期为3~6月。长春花病株叶脉的超薄切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的结果,证明在其筛管细胞中存在黄龙病的病原,其菌体的形态、大小和其壁膜结构和厚度均与柑桔病苗上所见的相同;但其数量远比柑桔病苗上的多。这说明长春花是黄龙病病原大量增殖的适宜草本寄主,可能是进一步研究的良好材料。而柑桔木虱和日本菟丝子都不能将黄龙病病原从柑桔传到草本寄主上。
    稻草(食品、燃料、肥料)生物循环初探
    何锦星, 洪立钦, 杨佩玉, 林新坚, 郑时利, 刘中柱
    1986, (1):  17-21. 
    摘要 ( 1177 )   [HTML] ( )    PDF (2517KB) ( 3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稻草到凤尾菇的物质转化,以100公斤干物质计算,有17.56~26.01%转化为子实体,有40.17~55.08%留在培养料中,有18.91~42.27%转化为热能及气体。稻草栽培凤尾菇后的培养料再作沼气发酵的底物,基本完成了底物预先发酵阶段。在沼气池发酵的前20天,菇料产气率比稻草快又多,1立方米菇料液平均日产0.25立方米沼气。菇料沼气肥,当季比稻草增产20%,三年连续使用,同稻草直接还田比,也无明显差异。
    水稻高赖氨酸突变体离体筛选的初步研究
    李朝灿, 徐洁
    1986, (1):  22-29. 
    摘要 ( 1008 )   [HTML] ( )    PDF (2827KB) ( 4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高浓度的赖氨酸、苏氨酸或色氨酸作为培养基添加物,对水稻体细胞和性细胞无性系进行离体筛选。获得一批耐高浓度氨基酸的抗性愈伤系并再生成绿色植株。据T1代糙米氨基酸含量分析,9个突变体的17种氨基酸总量比原品种增加10.6~46.9%,7种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10.4~58.2%,其中赖氨酸提高7.8~42.3%。经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析,可育突变体在T1~T2代性状就相对稳定。本文讨论了抗性突变体离体筛选在水稻优质育种中的应用潜力。
    几个早杂优组合育性的遗传分析
    王开锡, 林庆泉
    1986, (1):  30-34. 
    摘要 ( 999 )   [HTML] ( )    PDF (2555KB) ( 3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六个早杂交稻组合的结实率存在着明显差异。用不育系V41A对它们的花粉进行测交。从测交F1植株育性分离情况统计分析表明,决定杂交稻种子育性的主要是恢复系两对恢复基因中的强恢基因R2的恢复力。威优35和威优057的结实率高是由于恢复力强的R2和弱恢的部分恢复基因R1的联合效应高的缘故。威优64中的R2对种子育性恢复力偏低,由于R2和R1的联合效应好,虽然结实率不够理想,其稳定性较好。威优437-1的结实率普遍偏低,其原因是由于恢复系437-1的两对恢复基因对花粉育性和种子育性恢复力都差,它的R2基因对种子育性恢复力弱是明显的。从可育花粉率大于50%的植株花粉育性和种子育性的相关系数来看,汕优菲一和威优3533的测交小区数值偏低,这两个杂交稻组合的结实率是不稳定的。选育恢复系要注意强恢源亲本的选择和两对恢复基因对杂种植株种子育性恢复的联合效应。
    水稻种子活力的研究
    郑则安
    1986, (1):  35-41. 
    摘要 ( 1055 )   [HTML] ( )    PDF (2645KB) ( 50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本试验,我们得到如下初步结果:用种子活力表示水稻种子质量比用发芽率表示来得准确;逆境会降低种子活力,水稻种子活力的下降先于发芽率的下降,且种子活力水平与其发芽趋势之间没有必然相关性;活力指数下降的百分数可以作为衡量水稻抗逆性强弱的较好指标;幼苗生长势用根芽千重来表示较为合理。
    福州平原稻田复种轮作与连作试验研究
    柯文涛, 陈希雄, 赵銮夫, 陈人珍
    1986, (1):  42-49. 
    摘要 ( 964 )   [HTML] ( )    PDF (2781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福州平原人多地少,光热资源丰富,据稻田研究结果,推广复种轮作三熟制,不但经济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且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地力。三熟制比二熟制有较高的生产力。虽然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较多,由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来源,所以土壤并未衰退。麦、稻、稻三熟制有较高的生产力,在增施肥料的条件下,种麦不会损稻。
    福建猕猴桃资源调查
    猕猴桃资源调查协作组
    1986, (1):  50-58. 
    摘要 ( 965 )   [HTML] ( )    PDF (2871KB) ( 2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本文记述福建猕猴桃的种、生态因子及分布。通过调查发现有嫩枣猕猴桃、紫果猕猴桃、黑蕊猕猴桃、葛枣猕猴桃、对萼猕猴桃、毛叶硬齿猕猴桃、京梨猕猴桃、异色猕猴桃、金花猕猴桃、清风藤猕猴桃、长叶猕猴桃、绵毛猕猴桃、阔叶猕猴桃、安息香猕猴桃、小叶猕猴桃、毛花猕猴桃、浙江猕猴桃、中华猕猴桃等18个种和变种。其中最主要是中华猕猴桃软毛变种,其次,是富含维生素C的毛花猕猴桃和阔叶猕猴桃。
    福桔不同栽植密度早结丰产栽培试验初报
    龚钧智, 包榕
    1986, (1):  60-65. 
    摘要 ( 939 )   [HTML] ( )    PDF (2718KB) ( 3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枳砧福桔的矮干多分枝苗木,进行亩栽100株、212株、415株的密植和亩栽66株、48株的稀植的不同栽植密度栽培试验。在做好园地改土提高定植质量的基础上,针对密植园不同时期的生长结果特点,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通过六年的试验结果,看出密植的在定植的次年即可取得较高的产量,五年平均亩产达1944~2315公斤。亩栽100株和212株的经济效益显著,在栽植后第三年就收回所有投资,并有盈余,五年平均每亩每年纯收入为1193.5元和1473.8元。亩栽415株的,总产虽较高,但成本也高,须在栽后第四年才能收回投资,且五年平均每亩纯收入低于稀植。因此,根据不同园地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福桔采用亩栽100~212株的计划密植栽培方法,可以获得显著提高经济收益的效果,可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红萍富钾来源的示踪研究
    张钟先, 宋永康, 翁伯琦, 魏文雄, 刘中柱
    1986, (1):  66-72. 
    摘要 ( 957 )   [HTML] ( )    PDF (2662KB) ( 2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示踪技术对钾素在水-土-萍系统内两个运转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提出其循环运转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红萍富钾来源实质上取决于钾素在水土系统中循环运移并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稻田养萍在依靠灌溉水和天然降水补给钾源的条件下,红萍所富集的钾素主要来自外界水体,而消耗土壤的钾则有限。因此,红萍确是一种有希望的生物钾源。
    红萍有性杂交研究初报
    魏文雄, 金桂英, 章宁
    1986, (1):  73-79. 
    摘要 ( 1034 )   [HTML] ( )    PDF (3501KB) ( 6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红萍是一个有潜力的生物资源。目前主要利用野生种,对它的有性杂交技术尚未见有成功的报道。本研究在这方面取得成功。明确了雌孢去雄后生活力鉴别的主要标准应是萌发率而不是浮膘张开率。从正反交中证明,母本会直接影响出苗的数量与质量,有的母本会产生大量的缺绿苗。由缺绿苗及绿苗中出现与鱼腥藻共生失误及共生正常的现象证实,红萍控制叶绿素合成及控制诱导共生是由两组互不连锁的基因控制。单克隆抗体鉴定证实,红萍有性杂交后代中的共生藻均属母本型的藻。用酯酶同功酶分析可以有效而迅速地鉴别真假杂种,另外通过形态学和遗传学的分析可进一步认识杂种。我们的方法已可取得真正的有性杂交株系。
    甘薯丛枝病去除病原技术的研究
    鲁雪华, 陈扬春
    1986, (1):  80-86. 
    摘要 ( 987 )   [HTML] ( )    PDF (2630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抽气灭菌,两步培养法,以生根物质促进芽生长的三项技术,成功地从甘薯“新种花”丛枝病植株的茎尖培养中,获得了7%去除类菌质体的健康植株。应用形态观察、嫁接鉴定、氨基酸分析,证明其恢复到一般健康植株的外部形态与内部代谢应有水平。经3年8个月的室内培养和室外种植结果表明,其生长情况和生产性能良好,直接说明了上述三种方法相结合的验证技术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