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1999年 第14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3-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育种与栽培
    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
    杨惠杰, 李义珍, 黄育民, 郑景生, 姜照伟, 林文
    1999, (1):  1-5. 
    摘要 ( 1241 )   [HTML] ( )    PDF (302KB) ( 9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水稻超高产育种和栽培调控的主攻方向,分析比较了不同时期主栽品种和杂交稻组合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和库源结构。试验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产量构成特征是具有足够的穗数和大穗;超高产育种的方向是稳定穗数,培育大穗,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并增强后期物质生产能力;超高产栽培应利用超高产品种的大穗优势,首先确保适应当地生态的足额的穗数,建立足穗大穗的巨库群体。文中就增加库容量和物质生产能力问题作了讨论。
    闽北红壤区牧草引种与筛选研究 Ⅱ.热带种
    罗涛, 翁伯琦, 林娇健, 刘长怀, A. Casanova, P. Horne, D. MacLeod, J. Scott
    1999, (1):  6-11. 
    摘要 ( 1292 )   [HTML] ( )    PDF (205KB) ( 4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在闽北红壤区推广种植优质牧草,1990年引进40个国内外热带品种,在福建省建阳市试种。按《印尼植物基因资源田间评价》方法进行观察记载,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圆叶决明(Casia rotundifolia)、南非马唐(Digitaria smutsi)、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等3个优良多年生热带牧草品种。3个品种均表现高产、优质,圆叶决明耐瘠、抗旱力强,适宜在瘠薄的红黄壤旱地种植;平托花生为匍匐性植物,覆盖性好,耐铝性强且较耐荫,适宜在茶、果园中套种;南非马唐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尤其适宜在茶、果园的梯壁上种植。
    植物保护
    福建荸荠枯萎病病原菌鉴定
    李本金, 童川拉, 郑元梅, 郭亚木, 蔡跃庆, 连白冬
    1999, (1):  12-14. 
    摘要 ( 1223 )   [HTML] ( )    PDF (203KB) ( 8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荸荠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近几年在闽南发生严重。为明确该病的病原,于1994~1996年在福建省龙海市荸荠产区采集枯萎病标样258份,经分离培养、致病力测定和形态特征观察等试验表明,此病原是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离频率达100%。
    筛选利用生防菌防治大白菜软腐病研究
    陈庆河, 翁启勇, 陈福如, 刘素萍, 李开本
    1999, (1):  15-18. 
    摘要 ( 1380 )   [HTML] ( )    PDF (169KB) ( 7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针对大白菜软腐病危害重,防治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病区健、病株作物根际上分离到126株细菌,通过菌株离体拮抗性能、菌株荧光反应、菌株处理后大白菜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对盆栽和田间小区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等试验,获得了B11、B12、J1B等3个较理想的生防菌株。其对软腐欧氏杆菌拮抗圈半径分别为14.5mm、12.5mm、17.0mm;处理大白菜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34.10%、24.12%、13.93%;大田小区试验防效分别为59.8%、50.2%、38.8%,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8.5%、18.6%、25.7%。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香蕉束顶病毒
    范国成, 陈菁瑛, 周乐峰, 吴如健, 陈景耀
    1999, (1):  19-22. 
    摘要 ( 1373 )   [HTML] ( )    PDF (191KB)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快速而准确的检测香蕉束顶病毒的方法,采用本所制备的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 top virus-BBTV)多克隆抗体IgG和台湾的香蕉束顶病毒单克隆抗体2H6,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ELISA)双抗体夹心法(DAS)测定了漳州市天宝的香蕉束顶病病株。试验结果表明,多抗和单抗相结合的DAS-ELISA法能检测到病组织汁液的最大稀释度为1:640,而单独使用单抗的最大稀释度为1:10.同时采用多抗和单抗相结合的DAS-ELISA法比较了病株根、假茎、叶片中脉、叶肉的测定结果,假茎和中脉的病毒含量高于叶肉,根未检出。用此法能检测到蚜虫体内的病毒。
    切花菊的番茄不孕病毒脱除技术研究
    宋瑞琳, 韦晓霞, 吴如健
    1999, (1):  23-27. 
    摘要 ( 1454 )   [HTML] ( )    PDF (243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番茄不孕病毒是福建省切花菊病毒病的主要病原病毒,平均带毒率高达85.9%.为探讨其脱毒技术及其可行性,以福建省种植的菊花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①热处理(白天40℃、夜间30℃,5~20d),②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③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再二次培养等3种处理,经生物学鉴定、电镜观察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D-ELISA),3种处理的脱毒率分别为13.3%~20.0%、41.6%~60.0%和83.3%~90.0%.此外,还进行了不同品种和外植体长度对切花菊组织培养的诱导率及脱毒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处理(白天40℃、夜间30℃,10~20d)结合茎尖培养(取茎尖0.5~1.0mm)再二次培养是脱除切花菊的番茄不孕病毒的最有效方法,可在大田生产中应用推广。
    利用植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杨秀娟, 何玉仙, 翁启勇, 陈福如
    1999, (1):  28-33. 
    摘要 ( 1187 )   [HTML] ( )    PDF (249KB) ( 8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综述了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植物在植物寄生线虫防治中的研究概况,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建议。
    园艺科学
    熏硫对采后龙眼果皮褐变的作用及脱硫效应
    许秀淡, 黄金松, 郑少泉, 许家辉, 刘惠玉
    1999, (1):  34-39. 
    摘要 ( 1371 )   [HTML] ( )    PDF (249KB) ( 7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提高龙眼果实贮藏期的商品价值,探讨了熏硫对采后龙眼果皮褐变生理的影响及脱硫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八成成熟的乌龙岭龙眼果实,采后4d的总酚、类黄酮、花色素苷、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增加,表明果实达到完全成熟。随后迅速下降,第8d与第2d相比,总酚为54.72%、类黄酮为92.2%、蛋白质为49.7%、花色素苷上升3.5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4.8倍,表明果实已衰老褐变。经熏硫处理后,果皮总酚、类黄酮、花色素苷、蛋白质含量和PPO活性均比对照低,在常温下贮藏8d,均能保持上述几个参数的低水平状态,熏硫可抑制酚类物质氧化,减缓蛋白质降解,延缓果皮衰老和防止褐变。龙眼内果皮总酚、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外果皮,这是龙眼内果皮首先发生衰老褐变的重要因素。为了降低熏硫龙眼果肉SO2残留量,采用再脱硫处理,效果良好。
    枇杷矮化速生高效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研究 Ⅰ.早钟6号矮化、早结、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陆修闽, 郑少泉, 蒋际谋, 陈超, 池宜寿
    1999, (1):  40-44. 
    摘要 ( 1292 )   [HTML] ( )    PDF (223KB) ( 95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索枇杷矮化、早结、丰产可持续发展栽培模式,以枇杷新品种早钟6号为研究对象,从提高土壤肥力、计划密植、培养丰产树冠、拉枝矮化、肥水调控、化学调控等措施入手进行研究,实现了二年生枇杷有68%植株开花结果、3年全面投产的预期目标。初步提出枇杷矮化、早结、丰产栽培模式,为早钟6号应用推广提供了配套栽培技术。
    四季豆幼苗脲基乙醇酸酰胺水解酶性质的研究
    徐文东, 徐志伟, 周华新, 黄维南
    1999, (1):  45-50. 
    摘要 ( 1757 )   [HTML] ( )    PDF (304KB) ( 6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进一步研究固氮植物酰脲代谢过程,系统研究了四季豆幼苗脲基乙醇酸酰胺水解酶的一些性质和底物类似物及其它化合物对该酶的影响。研究发现,四季豆干种子中有该酶,在种子萌发的第6d酶活力迅速达到最大值(8.72nmol/min·mg).幼苗根中酶的比活力最高,而茎和叶中的酶占总酶活力最多。该酶贮于-30℃,至少稳定28d,而贮于4℃条件下,21d失活9.8%.经纯化的酶液在55℃温度条件下处理5min和10min,分别失活25.0%和28.3%,但10%的甘油有部分保护作用。Co2+、Zn2+、Fe2+(全为2.0mmol/L)几乎完全抑制酶反应。Li2+(2.0mmol/L或0.2mmol/L)没有影响,Ca2+、Ba2+、Mo+7、Ag+(全为0.2mmol/L)、Ag+(2mmol/L)分别抑制29.5%、21.7%、24.0%、36.3%和51.9%.测试其它36种化合物(2.0mmol/L)对酶反应的影响,结果:谷氨酰胺、谷氨酸、缬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和甘氨酸分别抑制酶活性的18.6%、19.8%、28.6%、5.1%、11.4%和9.0%;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草氨酸盐分别提高酶活力87.4%、74.7和9.6%;丙酮酸、别嘌呤醇、吡啶羧酸、2-氨基-4-羟基丁酸、甲硫氨酸磺基肟、硝基酚、甘油磷酸分别抑制酶活性的53.7%、17.0%、27.6%、7.6%、9.7%、8.6%和9.8%;硼酸盐对酶反应影响很小;8-氮腺嘌呤、8-氮黄嘌呤、8-氮次黄腺嘌呤分别抑制酶活力8.9%、12.1%和11.8%;6-甲基嘌呤、8-氮鸟嘌呤分别促进酶活力8.0%和9.1%;而腺嘌呤、鸟嘌呤、嘌呤、黄嘌呤、次黄嘌呤、瓜氨酸、1-甲基尿酸、3-甲基尿酸、9-甲基尿酸、次黄苷磷酸、二氨基羟基嘧啶以及邻联茴香胺对酶反应影响较小。该酶对蛋白质变性剂盐酸胍和尿素具有相当的抵抗能力。
    中国水仙两个地方品种的核型和Giemsa C带的研究
    庄伟建, 林治良, 苏金为
    1999, (1):  51-57. 
    摘要 ( 1397 )   [HTML] ( )    PDF (307KB) ( 7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了解中国水仙两个地方品种(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的亲缘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水仙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研究了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的核型和C带。试验结果表明:两个品种体细胞染色体皆为2n=3x=30,每组染色体3个成员中均以其中两个形态较为一致,而与另一个差异较大。对漳州水仙的C带带型分析发现,中国水仙各组染色体的成员间带纹均有所不同,每组染色体皆以其中两个染色体带纹相近或差异小,而与另一个差异较大。研究指出,中国水仙应为节段异源三倍体,可能是由双亲一方以2n=20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与另一方以n=10的性细胞染色体数相结合而来。平潭水仙和漳州水仙皆为同一来源的中国水仙的两个地区生态适应型,它们在形态特征方面的差异是长期适应地区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而在染色体上引起微小变异的缘故。
    药用菌姬松茸在福建的栽培
    何修金, 杨佩玉, 陈体强, 陈福如, 江枝和, 李开本
    1999, (1):  58-63. 
    摘要 ( 1393 )   [HTML] ( )    PDF (266KB) ( 10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福建省气候条件、姬松茸生物学特性,确定其栽培方法、生产流程和栽培季节。在栽培管理上,强调覆土后重水调湿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出菇整齐并形成明显的菇潮;提出调控、改良栽培环境条件与安全使用农药相结合的综防措施,有效地控制危害姬松茸主要病虫害;注重适时采收和烘干温度的控制,保证干菇质量。平均生物学效率为48.64%,平均单产为12.16kg/m2(鲜菇).四年来,有计划地在福建省7个县市推广栽培380833m2,总产量达167.7t(干菇),累计产值2538.3万元,投产比为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