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00年 第15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0-09-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育种与栽培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潜力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杨惠杰, 杨仁崔, 李义珍, 姜照伟, 郑景生
    2000, (3):  1-8. 
    摘要 ( 2090 )   [HTML] ( )    PDF (403KB) ( 8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对我国近年育成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水稻品种的产量水平,在福建龙海早、晚季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分别为9092kg·hm-2和9524kg·hm-2,比汕优63(CK)分别增产5.7%和6.3%;在云南涛源栽培,16个品种平均产量为15779kg·hm-2,比汕优63增产3.0%。超高产水稻的产量构成特征是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足穗基础上培育更大的穗子,具有较多的单位面积总颖花数和显著较大的库容量,而穗上有较多的一、二次枝梗数是成大穗的主要原因。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研究
    梁康迳, 林文雄, 王雪仁, 郭玉春, 梁义元, 陈志雄
    2000, (3):  9-15. 
    摘要 ( 1415 )   [HTML] ( )    PDF (295KB) ( 8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不同环境下水稻茎秆抗倒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茎秆抗倒性均受到基因加性、显性、加性×加性上位性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显著影响,其中以显性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为主。除了茎粗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达40.6%外,其他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较低。遗传效应预测结果表明,亲本IR 66158-37和IR 65600-85有使后代降低秆长、增加茎粗、增大秆型指数、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的遗传效应,明恢63在提高茎基抗折力和抗倒指数上也有明显的正效应,认为这3个品种是超高产新株型育种的优良亲本材料。
    甘蔗新品种闽糖88-103的选育研究
    杨焜正, 林一心, 李瑞美, 谢木水
    2000, (3):  16-22. 
    摘要 ( 1370 )   [HTML] ( )    PDF (274KB) ( 4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闽糖88-103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以闽选703(Co1001)×崖城82-96组合中选育出的一个具有高产高糖、中早熟、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闽糖88-103每公顷蔗茎产量112.126t,11~2月份平均蔗糖分(绝对值)14.47%,每公顷含糖量16.225t,分别比福建省目前主栽品种闽糖70-611增加32.6%、0.59个百分点和38.3%。
    植物保护
    福建中、晚稻主栽品种(组合)抗瘟性研究
    陈家豪, 张学博, 曾汉章, 林时迟, 张轼, 鲁国东
    2000, (3):  23-28. 
    摘要 ( 1330 )   [HTML] ( )    PDF (254KB) ( 6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福建省23个中、晚稻主栽品种进行了两年苗期人工接种和在病区4个鉴定点采取田间自然诱发对叶瘟和穗颈瘟的鉴定,综合评定为中抗以上的品种有荆糯6号、汕优10号、特优689、汕优70、特优70、汕优明86等6个品种;根据抗谱分析,汕优10号抗性最强、抗谱最广,其次为荆糯6号、特优689,后3个品种抗性较弱,抗谱较窄。文中对2a抗性鉴定不一致的品种以发病重的一年代表该品种的抗性作了论证;分析了2a抽穗期降雨日数基本相同而穗颈瘟发病情况却不同的原因,讨论了汕优多系1号抗性变化的原因及继续培育抗病新品种的途径。
    甘薯青枯菌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研究
    卢同, 种藏文, 林时迟, 谢世勇, 李本金, 陈涵贞, 陈庆河
    2000, (3):  29-34. 
    摘要 ( 1355 )   [HTML] ( )    PDF (236KB) ( 6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不同致病力的372个甘薯青枯病菌株接种惠红早、惠仙薯、广薯15、湘农黄皮、华北48、湘薯75-55等6个鉴别品种,所得2232个病情指数数据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当D为0.31时可将6个鉴别品种分为抗、中、感3类,即惠红早、惠仙薯为S;广薯15、湘农黄皮为M;华北48、湘薯75-55为R。以不同致病力(强、中、弱)甘薯青枯菌混合菌株制备成粗毒素,用剪叶、针刺、喷雾、灌根等4种接种方法测定6个鉴别品种的抗瘟性,采用Lotusl-2-3电脑软件t测验法综合分析4种接种方法对6个鉴别品种致萎性的影响程度,检验结果表明,剪叶法是用粗毒素测定甘薯品种抗瘟性的最优接种方法。
    园艺科学
    优质高产茄子新品种玫茄1号的选育
    温庆放, 吴宇芬, 郑国璋
    2000, (3):  35-39. 
    摘要 ( 1506 )   [HTML] ( )    PDF (234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玫茄1号系以紫长茄21-3为母本,以早熟分叉性强的21-4为父本配制而成。该品种具有分叉性强、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特点;果皮鲜紫红色、果肉乳白色、果形瘦长、符合市场要求;每百克鲜嫩果含蛋白质高达1.16g,比闽茄一号(0.69g)提高40.5%;每公顷产量31~48t,比闽茄一号增产15%以上,已成为福建省茄子主栽品种之一,该品种于1998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
    化学药剂防止龙眼花穗冲梢技术研究
    林文忠, 庄卫东, 叶贻勋
    2000, (3):  40-45. 
    摘要 ( 1323 )   [HTML] ( )    PDF (222KB) ( 6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提高龙眼花穗发育质量及座果产量的技术途径,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开展防止龙眼花穗冲梢的药物试验。结果表明,防止龙眼花穗冲梢的药物处理最佳时期为花穗主轴伸长6~9cm、花穗小叶处于展叶期;试验所设的9个药物处理中,以处理4为最好,即当花穗伸长6~9cm时,树冠喷施300mg·L-1乙烯利+300mg·L-1青鲜素+340mg·L-1比久+200mg·L-1多效唑+0.1%硼砂+0.2%硫酸锌的混合药液,枝梢抽生纯花穗的成穗率最高,达77.3%,该处理花穗、果穗性状的综合表现最好。
    香菇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及其模糊聚类分析
    朱坚, 黄聿善, 姜平
    2000, (3):  46-50. 
    摘要 ( 1577 )   [HTML] ( )    PDF (225KB) ( 7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平板凝胶电泳技术,对福建省香菇生产上24个常用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进行测定,发现各菌株在酶谱上有丰富的表达,并呈现很强的特异性,且在Rf值0.481处都出现一条稳定一致的基本酶带。进一步采用Fuzzy聚类法进行数量分析表明,品种间隶属度在[0.667,1]之间,当隶属度为0.900时将24个菌株分类,可得一类为中低温小朵型类,而其它菌株自成一类,各具特色,但温型偏高,朵型偏大。
    动物科学
    闽北地区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血清型鉴定
    刘玉涛, 周伦江, 王长兵, 林梅, 庄向生
    2000, (3):  51-53. 
    摘要 ( 1346 )   [HTML] ( )    PDF (133KB) ( 81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闽北地区几个大型养鸡场的发病鸡群的病、死鸡的内脏和死胚中分离到118株大肠杆菌,对其进行了生化试验、致病性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有76株具有致病性,占分离菌的64.4%;除了14株未能定型外,共鉴定出62株分离菌的O血清型,这些定型菌株共有11个血清型,以O78、O2、和O1为优势血清型,分别占鉴定菌株的38.7%、19.4%和11.3%。
    土壤肥料与作物营养
    提高铁观音产量、品质的施肥技术研究
    张文锦, 杨如兴, 陈常颂, 张应根
    2000, (3):  54-59. 
    摘要 ( 1560 )   [HTML] ( )    PDF (239KB) ( 7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有机肥与无机肥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不仅能促进铁观音茶树的速生快长,提高茶叶产量,且能增进成茶品质。产量与品质兼优的施肥组合为N3P1K3RC2或N2P2K2RC3。不同茶龄N、P、K、RC对茶树生长所起的作用不同,幼龄茶树K是茎粗增长的肥料主效因子,成龄茶树,肥料对产量效应以N为大,其次为K;K是成茶品质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RC。不同施肥处理对成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和比例影响不同,从而引起品质差异。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还原糖、醚浸出物、儿茶素与品质关联度依次为0.7799、0.7268、0.6651、0.6589、0.6151和0.5783。有机无机配施情况下,适当提高钾肥的施用比例,是铁观音施肥的一个重要特征。
    生理生化
    角颊木虱为害对龙眼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许秀淡, 郑少泉, 黄金松, 许家辉, 陈菁瑛, 刘惠玉
    2000, (3):  60-63. 
    摘要 ( 1419 )   [HTML] ( )    PDF (205KB) ( 8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生产上龙眼角颊木虱对龙眼秋梢造成严重危害。研究结果表明,龙眼叶片遭受角颊木虱严重为害后,体内清除活性氧的酶促系统活性下降幅度大于非酶促系统,酶促系统SOD、POD、CAT活性分别降低26.33%、28.58%和27.86%,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非酶促系统GSH、AsA含量下降11.64%和8.43%。表明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减弱,导致H2O2等活性氧的积累,促进膜脂过氧化,造成膜的损伤,加速了叶片的衰老。表现为MDA含量的提高和细胞膜透性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