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01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1-12-15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育种与栽培
    采用生态压力法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新进展
    胡如英, 郑建华, 赵明富, 吴春珠, 杨聚宝
    2001, (4):  1-4. 
    摘要 ( 1248 )   [HTML] ( )    PDF (247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根据福建省稻作生态和两系稻制种、繁殖的需求,选择不同海拔(8m、120m、320m、520m、730m和808m)、不同纬度(18°N和26°N)构建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生态压力试验点。对引进核不育系、杂交后代和高世代材料进行加压、分离、选择、鉴定。逐代多年多点压力筛选,已取得成效。(1)初步评价了培矮64S、安湘S、W6111S、明光34S、FJS-1和FJS-2等核不育系的育性变化、利用价值和确定了适宜的繁殖制种区域;(2)进一步育成了SE21S等光补型核不育系,压缩了制种风险,应用于大面积制种;(3)育成了118S、322S、919S和VNS,其不育性能更好,取得水稻核不育系选育新进展。这些不育系已配制出几个高产和优质潜力大的两系稻组合。
    水稻新品种漳龙9104的选育
    冯建成, 郭福泰, 林祥鹏
    2001, (4):  5-8. 
    摘要 ( 1188 )   [HTML] ( )    PDF (220KB) ( 6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籼糯杂交的方法,从F1~F5代,每代都采用去糯留籼的方式优中选优,定向培育,育成漳龙9104。该品种具有分蘖力强、丰产性好、后期转色好、米质较好,且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在1994~1995年两年福建省水稻区域试验中,漳龙9104比对照荆糯6号和汕优桂32分别增产2.73%和2.81%,1999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8个白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的分析
    童川拉, 陈山虎, 卢和顶, 林建新
    2001, (4):  9-12. 
    摘要 ( 1283 )   [HTML] ( )    PDF (253KB) ( 7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8个白糯玉米自交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配成16个组合,分析其主要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及遗传变量。结果表明,自交系9883、99130、9592多数性状较好,SCA的产量性状和多数其他性状表现好的组合有:9443×95193、9884×95193、9884×99130、9883×99A91。配合力基因型方差与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大多数性状的加性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方差,一般配合力比特殊配合力有较大的遗传变量。
    植物保护
    蘑菇疣孢霉病发生及综合防治研究
    曾宪森, 李开本, 林兴生
    2001, (4):  13-17. 
    摘要 ( 1349 )   [HTML] ( )    PDF (416KB) ( 7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经鉴定,福建省蘑菇疣孢霉病菌属菌盖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初侵染源来自发病菇房蘑菇料,病区灌溉水也是一个传播途径。疣孢霉病发生除了与温、湿度有关外,还与栽培蘑菇感病菌种、施用生长素、覆土带菌量有关。综合防治蘑菇疣孢霉病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十几年来大面积防治,取得较大经济效益。
    雷公藤多甙对雄性黄毛鼠、小白鼠抗生育试验初报
    邱良妙, 彭文富, 陈玉妹, 林坚贞
    2001, (4):  18-20. 
    摘要 ( 1443 )   [HTML] ( )    PDF (176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雷公藤多甙按30mg·kg-1剂量对雄性黄毛鼠进行灌胃染毒,以药后14d效果最好,对精子数、A级精子及精子存活率的抑制率分别为44.3%、57.9%、46.4%;第42d效果减弱,分别是10.8%、12.0%、26.1%;第84d基本丧失抗生育作用。说明雷公藤多甙对黄毛鼠精子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睾丸组织切片表明,雷公藤多甙能破坏睾丸组织,使生精细胞数量及活力下降,抑制精子的形成及成熟。用雷公藤多甙按30mg·kg-1和50mg·kg-1两种剂量对雄性小白鼠进行灌胃染毒,以药后14d抗生育效果最佳,小白鼠产仔率均下降32.6%;两种剂量处理差异不显著,均与对照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口性测定结果表明,黄毛鼠对雷公藤多甙混合剂摄食系数为0.26。
    园艺科学
    特晚熟大果型优质杂交龙眼新株系——冬宝9号
    郑少泉, 许家辉, 许秀淡, 蒋际谋, 刘友接, 张泽煌, 刘惠玉, 陈秀萍, 黄金松
    2001, (4):  21-23. 
    摘要 ( 1369 )   [HTML] ( )    PDF (175KB) ( 7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自1994年春起,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选用立冬本为母本、青壳宝圆为父本,在国内外率先开展龙眼有性杂交育种研究,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异的杂交龙眼新株系——冬宝9号,其主要性状为特晚熟(福州地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成熟),果实特大(18.3~18.5g),可食率高(71.3%~73.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19.5%~22.6%),肉质爽脆,不流汁,风味佳。以上优良性状呈现出超双亲的趋势。此外,还表现早结丰产等优良性状。其无性子1代基本上保持其母树的优良性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特晚熟大果型优质杂交龙眼新株系。
    覆土管理对蘑菇产量的影响初报
    陈政明
    2001, (4):  24-26. 
    摘要 ( 1362 )   [HTML] ( )    PDF (167KB) ( 6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对蘑菇覆土层不同厚度、菌丝不同生长期覆土及覆土时不同调水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覆土层厚3.0cm的蘑菇产量最高,比对照(覆土层厚3.5cm)增产7.90%,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与其它覆土处理的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蘑菇菌丝生长期以90%以上走透料底后覆土的产量最高,比菌丝50%走透料底和对照(10%以下走透料底)分别增产16.42%、26.35%,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蘑菇覆土后对覆土层调水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培养料直接调水后覆土)增产12.39%,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动物科学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中和单抗初步应用研究
    庄向生, 周伦江, 王长兵, 刘玉涛, 程由铨, 林天龙, 林梅, 刘健宏
    2001, (4):  27-29. 
    摘要 ( 1157 )   [HTML] ( )    PDF (232KB) ( 6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两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中和性单抗——FM20和FM29的混合物(灭囊灵),对人工感染发病和自然发病鸡群进行被动免疫治疗和免疫保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发病鸡分别注射20μg·ml-1和40μg·ml-1的灭囊灵,在24h后,对照组全为阳性鸡,试验组全部阳性鸡均转为阴性鸡,转阴率达100%,以40μg·ml-1作肌肉注射,被动免疫保护期达8d以上;对野外自然发病鸡群肌注40μg·ml-1,治愈率达90%以上。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这些单抗(灭囊灵)在被动免疫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壳聚糖对肉仔鸡(公鸡)生长性能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马小珍, 杨烨, 谢新东, 冯玉兰
    2001, (4):  30-34. 
    摘要 ( 1540 )   [HTML] ( )    PDF (271KB) ( 8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1日龄艾维因(Avian)公雏168只进行试验,研究日粮添加壳聚糖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鸡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2个重复,分别饲以含壳聚糖0、1%、2%、3%的日粮,试鸡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分0~21d、22~42d、43~56d3个阶段共56d,在第21d、42d、56d对试鸡称重,每组选取3只体重接近平均体重的鸡进行心脏采血,然后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壳聚糖能促进肉仔鸡的生长,能显著降低腹脂(P<0.01)、皮下脂肪(P<0.05)、肌间脂肪(P<0.05)的沉积;能显著减少血清甘油三酯(P<0.05)、总胆红素的含量(P<0.05),减少脂肪的吸收。试验结果表明,壳聚糖能降低肉仔鸡的脂肪沉积量,对改善胴体品质有益。
    水产科学
    欧鳗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和特性分析
    林天龙, 陈日升, 董传甫, 俞伏松, 杨金先, 陈红燕, 陈振海
    2001, (4):  35-40. 
    摘要 ( 1350 )   [HTML] ( )    PDF (596KB) ( 8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2000年夏季福建地区许多鳗场养殖的欧洲鳗暴发以脱粘、败血为主要症状的疫病,从不同来源的濒死鳗鱼体内分离到4株细菌。细菌的形态学、生化分析和补充试验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各项指标,PCR检测4株分离菌均扩增出特异性的气溶素基因(aerA)209bp片段及脂酶基因(Lip)760bp片段,进一步证实这些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并存在毒力基因。人工造病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M000812051的菌体纯培养物和胞外产物对昆明小白鼠和欧洲鳗分别具有中等和高度的致病力,初步证实嗜水气单胞菌是欧鳗夏季暴发性疫病的病原之一。
    土壤肥料与作物营养
    龙眼园施用TC土壤改良剂的效应研究
    林贵民
    2001, (4):  41-44. 
    摘要 ( 1195 )   [HTML] ( )    PDF (226KB) ( 6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龙眼果园施用TC土壤改良剂的结果表明,TC土壤改良剂能明显改善果园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同时能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提高了龙眼的种植成活率,且明显地促进了龙眼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相比,施用TC土壤改良剂后,龙眼成活率提高8.06%,梢长增加74.11%,抽梢数量增加40.91%,在南方水土流失区或贫瘠果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TC土壤改良剂。
    生物技术
    PCR法检测香蕉束顶病毒
    周莉娟, 郑伟文
    2001, (4):  45-48. 
    摘要 ( 1396 )   [HTML] ( )    PDF (356KB) ( 7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用3种方法,提取来自漳州的香蕉束顶病病叶组织中的DNA,并以此为模板,用台湾大学及美国夏威夷大学的4种引物进行PCR检测,通过2种反应成分、3种循环参数的选择试验建立了PCR反应体系,并发现用CTAB法提取到的模板DNA无论质量、数量都较高,用于PCR扩增,反应灵敏且效果好,可以从5μg的香蕉病叶组织中检测到BBTV。
    果蔗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汤浩, 王子琳, 李海明, 潘世明, 王水琦, 曾东火
    2001, (4):  49-52. 
    摘要 ( 1333 )   [HTML] ( )    PDF (220KB) ( 6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蔗株的茎尖培养出绿苗或茎梢嫩叶诱导出愈伤组织,再分化出绿苗,均有较好效果。茎尖培养用MS+6-BA2.0mg·L-1+NAA0.3mg·L-1附加活性炭0.05%;MS+2,4-D1.0~3.0mg·L-1对诱导愈伤组织效果较佳,但含2,4-D1.0mg·L-1的处理对黑皮果蔗仅能诱导生根而无法诱导出愈伤组织;MS+6-BA1.0mg·L-1+KT1.0mg·L-1+NAA0.3mg·L-1对分化绿苗及其增殖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选用1/2MS+IBA1.0mg·L-1+NAA1.0mg·L-1附加活性炭0.05%。具有根系的完整植株的组培苗移到苗圃假植,待苗高20cm以上,分单株定植大田,成活率90%以上,若将丛苗再分单株袋栽成活后定植大田,成活率可达100%。
    几种引物对苏铁共生蓝细菌的DNA多态性分析
    宋铁英, 陈坚, 包晓东, 郑伟文, 郑芳勤
    2001, (4):  53-57. 
    摘要 ( 1440 )   [HTML] ( )    PDF (382KB) ( 5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选用2种STRR引物和4种Hip引物对15个苏铁品种的25个苏铁共生蓝藻样品进行PCR指纹图谱分析,通过对这6种引物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STRR引物68051能较好揭示苏铁共生蓝藻的DNA多态性,试验结果也表明苏铁共生蓝藻和苏铁的共生并非专一。
    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RAPD分析
    黄聪丽, 李传勇, 潘爱民, 许瑞德, 许卫东
    2001, (4):  58-61. 
    摘要 ( 1320 )   [HTML] ( )    PDF (269KB) ( 5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分别对3组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和自交系的基因组DNA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20个10bp随机引物进行RAPD反应,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3kb之间。其中分别有3、2、3个引物在各组中扩增出差异片段5、4、5条。结果表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与自交系基因组DN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与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相关。初步探讨了花椰菜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及RAPD技术在自交不亲和系选育过程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