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4年 第29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4-08-31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本期封面与目次
    《福建农业学报》2014(8)封面与目次
    2014, 29(8):  0. 
    摘要 ( 791 )   [HTML]   PDF (2241KB) ( 31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动物科学
    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 的基因特征
    万春和,施少华,黄 瑜(715)
    大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品质的影响
    李兆龙,刘 波,蓝江林,史 怀(720)
    作物科学
    栽插苗数对超级稻南粳49冠层和产量的影响
    柯希欢,李 霞,仲维功,范方军,钱宝云(725)
    喷施增糖剂对甘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张树河,王 俊,李海明,李瑞美,李和平,潘世明(733)
    高淀粉能源型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选育
    郭达伟,吴文明,梁金平,杨立明(736)
    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5号’的选育及高产稳产特性
    胡润芳,张玉梅,王志纯,滕振勇,陆佩兰,林国强(741)
    圆果种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的选育
    洪建基,方平平,曾日秋,祁建民,姚运法,林荔辉,林培青(745)
    园艺科学
    鹤望兰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SrDFR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樊荣辉,黄敏玲,钟淮钦,吴建设(748)
    干旱胁迫对‘紫叶’狼尾草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苏州(752)
    资源与环境科学
    产木聚糖酶芽胞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刘程程,刘 波,蓝江林,王 凯(757)
    洗涤厂排污口可培养中度嗜热菌的多样性
    叶学军,邱宏端,林新坚,贾宪波,陈济琛(768)
    植物保护
    茶园唑虫酰胺残留动态与使用安全性
    曾明森,刘丰静,黄伙水,王定锋,荣杰峰,吴光远(774)
    防治花生疮痂病药剂的筛选与防治适期研究
    郭陞垚,陈剑洪,肖 宇,王金线,陈茹艳,陈永水(779)
    农业工程
    智能化沼气池粗纤维含量?微生物多样性及产气率相关性分析
    徐庆贤,官雪芳,钱 蕾,林 斌(784)
    农业经济
    福建省粮食生产特点及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王海平,曾玉荣,周 琼(789)
    福建生态农业经济区构建与对策研究
    许标文,郑百龙,周江梅,曾玉荣(794)
    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邱永祥,邱思鑫,刘中华,许泳清,韦晓霞,杨道富(798)
    综 述
    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高凌飞,王义祥,叶 菁,翁伯琦(803)
    异养硝化细菌的研究与应用
    蓝江林,王 洁,刘 波(815)
    动物科学
    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的基因特征
    万春和, 施少华, 黄瑜
    2014, 29(8):  715-719. 
    摘要 ( 788 )   [HTML] ( )    PDF (1084KB) ( 2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明确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的基因特征,运用RT-PCR从已经分离鉴定的禽坦布苏病毒中扩增出其包膜蛋白E全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禽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全长为1 503 bp,编码501个氨基酸。所编码的包膜蛋白E大小为54.217 ku,理论等电点为6.89,不稳定系数为25.48,属于稳定蛋白质类。利用TMHMM2.0进行跨膜区分析发现,该蛋白的拓扑结构为o442-464i471-489o。本试验株包膜蛋白E和北京鸭源坦布苏病毒(GenBank号:JF459991)同源性最高,达99.8%,和雌麻鸭源坦布苏病毒(GenBank号:JQ928189)核苷酸同源性最低,为98.2%,不同来源(鸡源、鸭源、鹅源、鸽源和蚊子源)坦布苏病毒包膜蛋白E同源性均较高,没有表现出宿主特异性。
    大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对育肥猪品质的影响
    李兆龙, 刘波, 蓝江林, 史怀
    2014, 29(8):  720-724. 
    摘要 ( 781 )   [HTML] ( )    PDF (998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2 000头胎次相近、60日龄左右的“杜×长×大”商品猪,分别在水泥地面猪舍(对照组)和微生物发酵床大栏猪舍(试验组)中饲喂120 d。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对照组各选取15头猪进行屠宰并测定肉质。结果表明:大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饲养的肉猪背膘厚比对照组高2.2%(P<0.05),眼肌面积比对照组多5.5%(P<0.05),差异显著;肉色得分,大栏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模式饲养的肉猪比传统猪舍饲养的肉猪高18.21%(P<0.01),大理石样纹(肌间脂肪)比对照组高39.11%(P<0.01),嫩度比对照组高17.06%(P<0.01),差异极显著;肉质中氨基酸总量有差异,但不显著,赖氨酸和组氨酸的含量比传统水泥地板猪舍饲养肉猪提高了3.27%和15.7%,差异显著,其他方面差异不显著。说明发酵床养猪可以显著提高猪肉的嫩度,改善猪肉的风味,对肉色、部分氨基酸等肉品质指标及安全性能指标有显著影响。
    作物科学
    栽插苗数对超级稻南粳49冠层和产量的影响
    柯希欢, 李霞, 仲维功, 范方军, 钱宝云
    2014, 29(8):  725-732. 
    摘要 ( 914 )   [HTML] ( )    PDF (1216KB) ( 3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南粳49为材料,研究栽插苗数对超级稻冠层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粳49对栽插苗数有较宽的适应范围,在2~4株·穴-1的栽插苗数内,南粳49均可达到较高的产量,而5株·穴-1则产量显著降低。不同的栽插苗数,南粳49有不同适应调节方式:2株·穴-1的植株,可通过增加单株分蘖数、每穗总粒数和提高单叶光合能力,从而增加干物质累积而获得高产;3株·穴-1的植株,则通过增加群体叶面积等提高群体数量的方式,增加有效穗数,而获得高产;在4株·穴-1的植株,则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以及减少倒2叶的叶基角以增加群体中层截光率,而改善群体质量,从而达到高产。可见,南粳49是具有较强群体调控能力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类型,选择2株·穴-1的栽插苗数,产量可以达到(12.63±0.253)t·hm-2,而且可以减少用种量。
    喷施增糖剂对甘蔗糖分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张树河, 王俊, 李海明, 李瑞美, 李和平, 潘世明
    2014, 29(8):  733-735. 
    摘要 ( 1038 )   [HTML] ( )    PDF (984KB) ( 3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新台糖16号为试验材料,在甘蔗生长初期、拔节期和糖分积累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水剂,通过对其品质性状指标的测定与分析,探讨增糖剂对甘蔗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吲哚丁酸喷施5次的增糖效果优于4次。喷5次的1 000倍液处理、600倍液处理和500倍液处理的甘蔗蔗糖分与空白对照比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00倍液的效果最稳定,在各月份都比对照增糖达显著水平以上。不同处理的蔗茎产量与对照相比,均达显著与极显著水平;各处理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600倍液增产效果最好。吲哚丁酸600倍液处理对甘蔗糖分、重力纯度和蔗茎产量的提高效果最明显。
    高淀粉能源型甘薯新品种‘龙薯24号’的选育
    郭达伟, 吴文明, 梁金平, 杨立明
    2014, 29(8):  736-740. 
    摘要 ( 975 )   [HTML] ( )    PDF (947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龙薯24号’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2005年以‘龙薯39-1’放任授粉选育成的甘薯新品种,在福建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该品种晒干率31.97%,比对照高6.51个百分点;出粉率21.45%,比对照高5.66个百分点。平均薯干产量与对照‘金山57’相当,淀粉产量显著高于对照。‘龙薯24号’薯干产量及淀粉产量高,鲜食品质优,较抗甘薯蔓割病,是一个理想的淀粉型品种。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审薯2013002)。
    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5号’的选育及高产稳产特性
    胡润芳, 张玉梅, 王志纯, 滕振勇, 陆佩兰, 林国强
    2014, 29(8):  741-744. 
    摘要 ( 898 )   [HTML] ( )    PDF (920KB) ( 3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闽豆5号’系以‘浙2818’为母本、‘毛豆3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选而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在2009~2010年的多点区试中,该品种表现丰产稳产、适应性广,鲜荚平均产量达9 960.6 kg·hm-2。2011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种植。
    圆果种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的选育
    洪建基, 方平平, 曾日秋, 祁建民, 姚运法, 林荔辉, 林培青
    2014, 29(8):  745-747. 
    摘要 ( 917 )   [HTML] ( )    PDF (915KB) ( 3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 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 131.25 kg·hm-2,比对照‘黄麻179’(CK1)增产7.45%,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8.0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2 964.75 kg·hm-2,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7.36%,且纤维品质优良,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麻新品种。
    园艺科学
    鹤望兰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SrDFR的克隆 及表达分析
    樊荣辉, 黄敏玲, 钟淮钦, 吴建设
    2014, 29(8):  748-751. 
    摘要 ( 1134 )   [HTML] ( )    PDF (1207KB) ( 3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采用RT-PCR方法从鹤望兰蓝色花瓣中克隆到类黄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SrDFR,该片段长246 bp,编码82个氨基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SrDFR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DFR蛋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鹤望兰SrDFR与姜荷花聚为一类,亲缘关系较近。应用半定量PCR分析表明,SrDFR在蓝色花瓣中高表达,在黄色花萼和叶片中低表达,且在花发育的始花期表达量最高,表明该基因在蓝色花瓣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干旱胁迫对‘紫叶’狼尾草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苏州
    2014, 29(8):  752-756. 
    摘要 ( 1109 )   [HTML] ( )    PDF (1026KB) ( 4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以观赏草‘紫叶’狼尾草Pennisetum setaceum ‘Rubrum’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及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聚乙二醇处理与CK之间,除脯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他生长发育及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10%、20%聚乙二醇处理,紫叶狼尾草株高、分蘖数、根长、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地下部鲜重和干重以及根系活力较5%聚乙二醇处理、CK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而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但是紫叶狼尾草的生长发育尚未出现枯萎状态。综合而言,紫叶狼尾草具有很强的抗旱性,能承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胁迫。
    资源与环境科学
    产木聚糖酶芽胞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刘程程, 刘波, 蓝江林, 王凯
    2014, 29(8):  757-767. 
    摘要 ( 864 )   [HTML] ( )    PDF (1882KB) ( 3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利用木聚糖酶选择培养基,从120株标准芽胞杆菌中筛选出37株能够形成明显透明圈的芽胞杆菌。经产酶发酵液培养基复筛,得到1株木聚糖酶活性较高的菌株FJAT-14260(沙福芽胞杆菌 Bacillus safensis)。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优化中对产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底物浓度;在发酵条件优化中对产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培养温度。优化得到FJAT-14260的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为:碳源(酵母粉)7 g·L-1,氮源(蛋白胨)9 g·L-1,底物(木聚糖)浓度10 g·L-1,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8,装液量30 mL/250 mL。在此条件下FJAT-14260在发酵32 h时酶活力达到113 585.78 U·mL-1,比优化前提高了4.62倍。
    洗涤厂排污口可培养中度嗜热菌的多样性
    叶学军, 邱宏端, 林新坚, 贾宪波, 陈济琛
    2014, 29(8):  768-773. 
    摘要 ( 1138 )   [HTML] ( )    PDF (1447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考查洗涤厂热废水排放口土壤在常年人为热环境下的可培养嗜热菌的多样性,采集洗涤厂热废水排放口附近的湿热泥土,应用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泥土中的可培养嗜热菌,并对获得的纯培养细菌进行16S rDNA鉴定和系统发育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的29株不同表型的纯培养菌株均属于坚壁菌门芽孢杆菌纲,归属于5个属11个种,分别是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 3个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 3个种,无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 3个种,解脲芽孢杆菌属Ureibacillus 1个种和高温放线菌属Thermoactinomyces 1个种,属种多样性丰富,菌株资源具有潜在开发应用价值。
    植物保护
    茶园唑虫酰胺残留动态与使用安全性
    曾明森, 刘丰静, 黄伙水, 王定锋, 荣杰峰, 吴光远
    2014, 29(8):  774-778. 
    摘要 ( 1152 )   [HTML] ( )    PDF (1250KB) ( 7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探讨唑虫酰胺茶园使用安全性,在福安福云6号绿茶品种茶园开展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54~270 g·hm-2施用剂量下,原始附着量和原始残留量随施用剂量的提高线性增加,烘干不能使残留消解;在108、162、216 g·hm-2等推荐使用剂量下,5月份时唑虫酰胺在茶树上的原始残留量高达33.73~67.58 mg·kg-1,降解速度较慢,药后10 d的残留量方低于20 mg·kg-1;在茶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长达4.02~5.00 d;同一使用剂量在不同季节施药后的残留量有较大差异,9月份的原始残留量显著高于5月份。研究认为唑虫酰胺在茶园使用的食品安全性较低,对于国内市场,建议在茶叶上的残留限量暂定为20 mg·kg-1,安全间隔期15 d。
    防治花生疮痂病药剂的筛选与防治适期研究
    郭陞垚, 陈剑洪, 肖宇, 王金线, 陈茹艳, 陈永水
    2014, 29(8):  779-783. 
    摘要 ( 992 )   [HTML] ( )    PDF (957KB) ( 6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田间试验,筛选花生疮痂病防治的有效药剂并研究其防治适期。结果表明,所研究的13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以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苯甲·丙环唑乳油防治效果较好,增产幅度较大。以爱苗为试验药剂,通过研究比较不同喷药时间和喷药次数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未发病前喷施爱苗防治效果最好,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2次的防治效果好于只喷施1次。
    农业工程
    智能化沼气池粗纤维含量、微生物多样性及产气率相关性分析
    徐庆贤, 官雪芳, 钱蕾, 林斌
    2014, 29(8):  784-788. 
    摘要 ( 1038 )   [HTML] ( )    PDF (1130KB) ( 6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为完善智能沼气池智能化控制系统,并对相关智能化沼气池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对智能化沼气池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多样性和产气率以及各因素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发酵时间、不同发酵层的沼液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的多样性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同发酵层、不同发酵时间的沼液粗纤维含量、pH值、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各发酵时间段内,最高产气率是6~16 h时间段1.12 m3·m-3·d-1,其次依次为14~24 h、0~6 h、24~48 h、48~72 h时间段;不同发酵时间产气率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pH值、Dsh指数、Jsh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农业经济
    福建省粮食生产特点及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王海平, 曾玉荣, 周琼
    2014, 29(8):  789-793. 
    摘要 ( 1119 )   [HTML] ( )    PDF (903KB) ( 6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通过分析2000-2012年福建省粮食生产相关数据,总结福建省粮食生产的主要特点,应用计量经济方法,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福建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福建粮食生产特点总结如下:耕地数量减少,人地关系恶化;生产规模偏小、从业人员老化;综合产能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等。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粮食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劳动力、成灾面积与粮食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劳动力方面存在隐蔽性失业;(2)目前福建省粮食生产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最后,从提高粮食生产经营者素质、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促进农业技术应用创新等3个方面,提出了增强福建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对策建议。
    福建生态农业经济区构建与对策研究
    许标文, 郑百龙, 周江梅, 曾玉荣
    2014, 29(8):  794-797. 
    摘要 ( 963 )   [HTML] ( )    PDF (896KB) ( 4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从工业化理念、包容性增长理念及田园城市理念出发,依据福建农业发展现状,提出构建福建省生态农业经济区的设想,并围绕“三圈”(生活圈、生产圈、生态圈)分别指出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及生态农业技术模式,从精品农业、加工农业、休闲农业和配套产业等重点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区的业态模式。最后从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支撑、区域协作、农业发展环境及绿色GDP考核等方面提出完善生态农业经济区的发展对策。
    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邱永祥, 邱思鑫, 刘中华, 许泳清, 韦晓霞, 杨道富
    2014, 29(8):  798-802. 
    摘要 ( 1039 )   [HTML] ( )    PDF (983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综述
    堆肥过程中碳、氮转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高凌飞, 王义祥, 叶菁, 翁伯琦
    2014, 29(8):  803-814. 
    摘要 ( 1878 )   [HTML] ( )    PDF (1057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农牧业生产事关民生,资源化处理农牧业废弃物是保证种养结合及养分循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践表明,利用堆肥技术处理农牧废弃物不仅环保与安全,而且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目前国内外处理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和查阅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堆肥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及影响因素,有机肥堆制中碳、氮转化规律及其与微生物间的作用进行综述。分析影响堆肥碳、氮转化因子与相应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异养硝化细菌的研究与应用
    蓝江林, 王洁, 刘波
    2014, 29(8):  815-819. 
    摘要 ( 812 )   [HTML] ( )    PDF (905KB) ( 6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标
    异养硝化细菌能够将环境中的还原态氮氧化成硝态氮,有效去除环境中氮素的污染,为生物脱氮技术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简述了异养硝化细菌的研究现状,包括异养硝化细菌的种类、富集培养方法、硝化反硝化功能以及影响硝化功能的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