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 ISSN 1008-0384
    CN 35-1195/S
    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
    主编:翁启勇
    编辑部主任:翁志辉
    电话:0591-87869455
    Email:fjnyxb@163.com
    地址:福州市五四路247号
    邮编:350003
    邮发代号:34-56
    广告经营许可证:3500004000070
在线咨询
  • 投稿与审稿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汇款与发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订阅与赠阅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扫一扫,手机打开本刊网站
扫一扫,关注本刊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手机阅读本刊全文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扫一扫,订购本刊纸质版本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28
全选: 隐藏/显示图片
  • 作物科学
    水稻籼粳交后代的籼粳分化与杂种F1结实率的相关分析
    陈惠清, 黄荣裕, 王天生, 谢旺有, 陈锦文, 谢少和, 吴建梅, 林荔辉
    2016, 31(3):  211-216.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1
    摘要 ( 749 )   [HTML] ( )    PDF (1152KB) ( 5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珍汕97B/秀水13的22个F7代株系为材料,在采用程氏指数法和SSR分子标记进行籼粳属性鉴定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与4个光温敏两系不育系配制88个杂种一代,剖析供试材料的籼粳遗传背景与其配组的F1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2个后代品系籼粳分化明显,大多为籼型或偏籼型;程氏指数法与SSR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的籼粳分类结果基本相符。F1的结实率与双亲遗传背景呈极显著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光温敏不育系的籼粳分化和双亲的粳稻成分指数差值是决定F1结实率高低的重要因素,携有广亲和基因的育种群体在籼粳交杂种优势利用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花生谷氨酸脱氢酶基因AhGDH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陈湘瑜, 徐日荣, 林栩松, 唐兆秀
    2016, 31(3):  217-22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2
    摘要 ( 696 )   [HTML] ( )    PDF (4956KB) ( 6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花生1个谷氨酸脱氢酶基因cDNA序列,同时设计引物以花生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经测序得到证实,命名为AhGDH1,GenBank登录号:KT933119。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基本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域、信号肽导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713 bp,包含1个1236 bp开放阅读框,编码411个氨基酸;该编码蛋白含有谷氨酸脱氢酶两个典型的保守结构域。同源比对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鹰嘴豆等植物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进一步确定该蛋白为谷氨酸脱氢酶。
    氮肥用量对烟草群体发育和群体光合的影响
    张鹏举, 赵会杰, 蒲文宣, 易克, 张锦韬, 毛辉, 汪耀富
    2016, 31(3):  225-229.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3
    摘要 ( 664 )   [HTML] ( )    PDF (926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氮肥用量与烟草群体光合的关系,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设置3个氮肥用量处理:N1(75.0 kg·hm-2)、N2(97.5 kg·hm-2)、N3(120.5 kg·hm-2),研究了氮肥用量对烟草群体叶面积动态、冠层辐射和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群体发展动态表现为圆顶期叶面积指数(LAI)最大,行间叶尖距和冠层透光率最低,以后随着叶片的成熟采收,LAI逐渐减小,行间叶尖距和冠层透光率逐步增大。与此相应,群体光合速率(RCP)也以圆顶期最高。圆顶期,3个施氮量处理的LAI大小顺序为N3>N2>N1,但N2和N3之间差异不显著;下二棚收获后,以N2的LAI最大。2个生育阶段(圆顶期到下二棚叶采收、下二棚叶收获到中部叶采收)的叶面积持续期(LAD)均以N2处理较高。冠层透光率以N3处理最低, N2与N1差异不显著。群体光合速率(RCP)以N1最低,N2和N3差异不显著。不同发育阶段的群体叶源量(CLSC)以N1处理最低,圆顶期到下二棚采收阶段,N2略高于N3,后期N3略高于N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叶产量提高,上等烟比例和产值则以N2最高。从群体发展及生产成本等综合考虑,种植烤烟品种K326时,以采用18182株·hm-2左右的种植密度,97.5株·hm-2左右的氮肥用量较为适宜,有利于群体协调发展,增强群体光合能力。
    园艺科学
    ‘紫鹃’茶树紫叶和绿叶差异表达蛋白分析
    陈伟, 吕晓杰, 宋晓敏, 邱智敏, 梁猛, 陈世品
    2016, 31(3):  230-235.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4
    摘要 ( 618 )   [HTML] ( )    PDF (1546KB) ( 6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红紫芽茶树中花青素代谢及其调控机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比较分析‘紫鹃’茶树同一时期不同发育程度的紫叶与绿叶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表明,‘紫鹃’茶树绿叶和紫叶差异表达蛋白共鉴定出798个,其中在紫叶中上调蛋白有533个,下调蛋白有265个。这些蛋白主要参与了以下生理过程:光合作用(占14.7%)、糖代谢(5.1%)、转录调控(18.5%)、蛋白质合成(11.4%)、细胞结构蛋白(6.9%)、信号转导(6.9%)、氨基酸代谢(3.8%)、花青素代谢(3.6%)、抗氧化胁迫(3.5%)、脂代谢(3.5%)和呼吸作用(0.4%)等。‘紫鹃’茶树紫叶中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降低可能与花青苷大量积累有关。
    4种栽培模式下铁皮石斛提取物抑菌活性
    王珂珂, 陈淑钦, 王威, 谢倩, 陈清西
    2016, 31(3):  236-241.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5
    摘要 ( 864 )   [HTML] ( )    PDF (1628KB) ( 4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设计林下床栽、林下附生、林下悬挂和大棚床栽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铁皮石斛提取物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林下附生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H30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分别为12.64、11.93和8.49 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2、31.25和250μg·mL-1;林下床栽的铁皮石斛提取物对铜绿假胞杆菌和黏质沙雷氏菌MG1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分别为9.35和9.33 mm,MIC分别为62.5和125μg·mL-1。同时,林下附生的铁皮石斛提取物多糖含量为78.5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36.01%,在各铁皮石斛中含量最高。相关性研究显示,多糖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951。浸出物与黏质沙雷氏菌MG1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84。可见,不同栽培模式影响到铁皮石斛的功能成分,进而也影响了抑菌效果。
    31份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蛋白质营养评价
    章希娟, 陈秀萍, 许玲, 蒋际谋, 郑少泉
    2016, 31(3):  242-249.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6
    摘要 ( 649 )   [HTML] ( )    PDF (1136KB) ( 5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化学评分(CS)、氨基酸评分(AA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等4种非生物学评价法对31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果实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含硫氨基酸(甲硫氨酸和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评价方法结果有所差异,CS的范围为8.36~21.46;AAS的范围为9.87~23.1;EAAI的范围为42.83~65.68;SRC的范围为54.90~63.20,31份种质的SRC均在50以上,有16份超过60;枇杷果实蛋白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红肉种质的CS、AAS、SRC显著高于白肉种质,而两者的EAAI差异不显著;野生种质的EAAI极显著高于栽培种质,CS、AAS、SRC差异不显著,不同来源地的种质之间CS、AAS、EAAI、SRC差异均不显著;类平均法欧氏距离通过聚类分析将31份种质分为3类。
    莲雾果皮花色素提取条件研究
    魏秀清, 许玲, 章希娟, 许家辉
    2016, 31(3):  250-25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7
    摘要 ( 622 )   [HTML] ( )    PDF (1330KB) ( 4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紫红莲雾果皮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液种类、乙醇浓度、超声波功率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莲雾果皮花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强到弱依次为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较适宜的提取条件为:以2.5%柠檬酸-无水乙醇为提取液,料液比为1:50,50℃中浸提40 min。
    兴安杜鹃叶总生物碱提取及其生物活性
    潘琳琳, 孙墨珑
    2016, 31(3):  255-259.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8
    摘要 ( 692 )   [HTML] ( )    PDF (1007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兴安杜鹃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旋转蒸发、离心等方法结合提取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兴安杜鹃叶提取物的总生物碱含量,采用抑菌圈法和二倍稀释法对总生物碱提取物抑菌活性以及最低抑菌浓度进行测试,并对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性能力测试。结果表明:兴安杜鹃叶中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1.5 mg·g-1,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均为0.63 g·L-1;对羟基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和超氧阴离子均有清除能力,随着总生物碱提取物质量浓度的增大,清除能力逐渐增强,清除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3.71 mg·L-1,清除亚硝酸根离子的IC50值为4.58 mg·L-1,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值为3.19 mg·L-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优于对羟自由基和亚硝酸盐。
    智能温室基质栽培不同品种番茄和草莓硝酸盐残留的分析
    吴敬才, 郑回勇, 林琼, 王煌平, 刘波
    2016, 31(3):  260-26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09
    摘要 ( 665 )   [HTML] ( )    PDF (1863KB) ( 60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智能温室基质栽培技术,对6个番茄品种和4个草莓品种的果实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最低的是金石王1号番茄154.76 mg·kg-1·FW,最高的是闽胜草莓405.43 mg·kg-1·FW,但均低于可生食标准(432 mg·kg-1·FW),符合生食果蔬的要求;番茄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草莓的硝酸盐含量;番茄和草莓各品种间的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研究表明,所采用的椰糠基质栽培及其营养液配方,对控制番茄和草莓硝酸盐的含量积累是可行的。
    PCR方法快速鉴别绞股蓝与乌蔹莓
    魏艺聪, 陈建雄, 黄泽豪, 车苏容, 梁一池
    2016, 31(3):  265-26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0
    摘要 ( 678 )   [HTML] ( )    PDF (1014KB) ( 4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绞股蓝与乌蔹莓2种中药相互鉴别的特异性PCR方法,利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对绞股蓝与乌蔹莓的快速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绞股蓝与乌蔹莓各9份,通过对其叶绿体DNA中trnL-F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相互鉴别的特异性引物,建立特异PCR鉴别方法,并通过加入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对2种中药进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对绞股蓝与乌蔹莓2种中药进行分子鉴别方法,并建立了荧光快速检测方法。
    资源与环境科学
    西藏尼玛县盐碱地嗜碱芽胞杆菌资源采集与鉴定
    刘国红, 刘波, 陈倩倩, 车建美, 阮传清, 陈峥
    2016, 31(3):  268-272.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1
    摘要 ( 670 )   [HTML] ( )    PDF (1197KB) ( 4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调查西藏尼玛县盐碱地环境芽胞杆菌资源,采用纯培养法从西藏尼玛县采集的盐碱地样品中分离芽胞杆菌,利用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同时,选取代表性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筛选到了14株芽胞杆菌,经16S rRNA基因鉴定均属于嗜碱芽胞杆菌。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4株嗜碱菌划分为3个群:类群I包含11株菌,与假坚强芽胞杆菌Bacillus pseudofirmus的亲缘关系较近,类群Ⅱ由FJAT-24879组成,与Jeotgalibacillus campisalis的亲缘关系较近;类群Ⅲ包含2株菌,与Bacillus horikoshii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3种芽胞杆菌均在pH8以上生长良好,生理生化结果分析表明嗜碱芽胞杆菌杆菌类群具有丰富的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藏尼玛县盐碱地含有较多芽胞杆菌种类。
    采样数量和分布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精度的影响
    蒋威, 郜允兵, 刘玉, 潘瑜春, 邢世和
    2016, 31(3):  273-279.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2
    摘要 ( 603 )   [HTML] ( )    PDF (1977KB) ( 5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北京市大兴区南部郊区平原农用地的高密度土壤样点,结合GIS和空间插值方法,对研究区的样点数据进行随机抽样生成不同数量的数据集,探讨采样点数量和分布模式对土壤有机质空间预测插值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不同方式确定的合理采样点数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插值方法的精度要求、变异函数拟合效果、正态分布法和均值及变异函数的满足小于5%相对误差;(2)变异函数拟合效果总体随着采样点数量的增加呈梯度式增强,但495点集优于825点集;相同样点分布模式下变异函数拟合效果相似;(3)相同样点集的不同插值方法预测精度存在差异,最佳插值方法不同;2272、825、115点集BEK都是最优,1485、495和83点集分别是SWT、SK和LPI最优;(4)样点间最近邻距离分布模式中P值小于0.05,插值模型对土壤有机质插值精度低;P>0.05,R比率接近1,样点分布强于样点数量对插值模型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其P>0.05且R比率大于1.20,各常规插值方法能得到较稳定的插值精度。
    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的测定方法改进
    崔朋辉, 许小丽, 林思祖, 张金彪
    2016, 31(3):  280-284.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3
    摘要 ( 701 )   [HTML] ( )    PDF (1318KB) ( 5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铝试剂与铝反应形成红色络合物的原理,在测定波长、反应温度、显色时间、缓冲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和掩蔽剂用量等测定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改进的分光光度法和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测定了土壤中的交换性铝含量,并与国家标准方法比较。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分光光度法中的铝浓度在0~0.5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4;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中的铝浓度在0~2.5 mg·L-1范围内与吸光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6。两方法用于土壤样品中交换性铝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5.90%~101.16%和99.83%~104.34%,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分别为1.913%和1.861%。所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其中,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法在自动化程度、分析速度和试剂消耗量等方面更优,是一种新的测定土壤中交换性铝的理想方法。
    食品科学
    黄酒陈酿用陶缸的透氧模型建立
    李维新, 何志刚, 林晓婕, 梁璋成, 任香芸, 林晓姿
    2016, 31(3):  285-288.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4
    摘要 ( 628 )   [HTML] ( )    PDF (1461KB) ( 4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黄酒陈酿用陶缸的透氧特性,采用3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陶缸厚度(X1)、环境温度(X2)和陶缸内起始氧气含量(X3)对陶缸氧气透气率影响,并建立了陶缸氧气透气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陶缸氧气透气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陶缸厚度(X1)>缸内起始氧气含量(X3)>环境温度(X2),其中陶缸厚度和缸内氧气含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而环境温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陶缸的厚度(X1)和缸内起始氧气含量(X3)、环境温度(X2)和缸内起始氧气含量(X3)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0.01< P< 0.05)。本研究能为黄酒不锈钢大罐存贮期间的加氧陈酿技术提供参数支持。
    黄酒酿造酵母菌发酵过程的有机酸代谢研究
    梁璋成, 何志刚, 林晓婕, 任香芸, 李维新, 林晓姿
    2016, 31(3):  289-292.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5
    摘要 ( 531 )   [HTML] ( )    PDF (1041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大米糖化液为培养基,以酵母菌JH301、JH183及安琪黄酒专用干酵母AQ为代表菌株,研究酵母菌在红曲黄酒发酵过程中的乙醇发酵水平、酸代谢变化规律及其产酸组成。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发酵液总酸均呈先快速增加、pH值快速下降到酵母适宜生长值区间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各酵母菌的产酸曲线均符合Log-Modified模型;酵母菌间的产酸水平与产乙醇能力存在差异,产酸水平与产乙醇能力呈负相关。发酵15 d后,酵母菌产乙醇水平高低依次为酵母菌JH301、AQ和JH183,体积分数分别为15.8%、14.8%和12.4%,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产酸水平高低依次为酵母菌JH183、AQ和JH301,分别为4.57、3.54、3.26 g·L-1,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酵母菌在发酵程中酸代谢的主要产物为乳酸、乙酸和琥珀酸,分别占有机酸总量的(77.08±0.60)%、(17.22±0.60)%、(5.70±0.67)%。
    模糊数学法在即食杏鲍菇评价中的应用
    翁敏劼, 陈君琛, 赖谱富, 沈恒胜, 杨艺龙
    2016, 31(3):  293-296.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6
    摘要 ( 588 )   [HTML] ( )    PDF (966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有效改善即食杏鲍菇的感官品质,以即食杏鲍菇滋味、适口性、香气和色泽感官为产品权重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进行综合评分,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仪器分析进行验证,从而优化获得即食杏鲍菇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杏鲍菇即食产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食盐添加量1.8%,熬煮时间45 min,脱水时间3 min,此时,产品硬度为0.51 N,弹性为1.18,白度为53.23,均达到产品最佳值,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为将杏鲍菇更好地转化为人们的日常消费品提供了评价依据。
    福州市生食蔬菜沙门氏菌污染状况分析
    吕新, 陈丽华, 李玥仁
    2016, 31(3):  297-300.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7
    摘要 ( 551 )   [HTML] ( )    PDF (1107KB) ( 4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福州市销售的生食蔬菜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污染沙门氏菌的高危生食蔬菜种类,本研究按照GB/T 4789.1-2008规定的方法采集福州市4家综合型超市的生食蔬菜样品48份,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沙门氏菌,采用PCR技术对疑似沙门氏菌菌落进行鉴定。结果发现4大类生食蔬菜中,生菜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状况最为严重,阳性检出率16.7%,而其余3大类生食蔬菜中均未检出沙门氏菌污染。从结果可得出,福州市销售的生菜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沙门氏菌污染。
    植物保护
    福建省云霄县稻飞虱种群发生动态研究
    林来金
    2016, 31(3):  301-307.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8
    摘要 ( 573 )   [HTML] ( )    PDF (1252KB) ( 5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收集整理福建省云霄县2005-2015年稻飞虱灯诱数据、田间调查数据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2005-2015年云霄县稻飞虱发生动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霄县早稻以白背飞虱为绝对优势种群,占91.3%,其次为褐飞虱占8.7%;晚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占75.7%~77.7%,中后期褐飞虱虫量逐渐超过白背飞虱,占51.6%~63.1%。各年度各月份稻飞虱种群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即呈现"双峰型"发展态势。云霄县稻飞虱常年发生7~8代,早稻主害代第四(3)代重于晚稻第七(6)代。白背飞虱始见期早于褐飞虱。11年来平均发生程度3.3级,为中等偏严重发生,主害代呈现提早发生及间歇性爆发为害的特点。气候条件是关键影响因素。台风、西南气流活动、阵性降雨等气候条件对稻飞虱迁入影响明显,而迁入峰次多且迁入峰量大是导致云霄县稻飞虱爆发成灾的主要因素。
    农业信息技术
    基于GIS的农业资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李慧, 蔡昭权
    2016, 31(3):  308-313.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19
    摘要 ( 572 )   [HTML] ( )    PDF (3639KB) ( 60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全面提高农业资源信息管理水平,结合GIS技术特点,提出构建基于GIS的农业资源信息系统。该系统前台采用HTML、CSS、JAVASCRIPT进行开发,后台采用基于J2EE的SSH框架进行开发,前后台之间采用JSON格式进行数据交换,降低了前台界面与后台之间的耦合度。该系统将现代化的WEB地图系统与传统的农业信息管理相结合,利用相关技术,有效管理农业信息,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农业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用户对农业做出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福建星火科技12396手机应用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邱荣洲, 池美香, 陈宏, 赵健, 翁启勇
    2016, 31(3):  314-318.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20
    摘要 ( 523 )   [HTML] ( )    PDF (2303KB) ( 36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三农提供一个信息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基础,整合福建省农村科技信息数据库、"12396"专家热线电话、专题网站和手机客户端软件,建立福建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重点介绍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客户端软件"福建星火科技12396手机应用系统"主要功能实现、安装方法与应用实例。系统的初步应用的效果显示,该系统实现科技信息的实时和交互传播,拓展了农业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农技推广效率。
    综述
    土壤团聚体与有机碳固定关系研究进展
    张家春, 刘盈盈, 贺红早, 任璐, 张珍明
    2016, 31(3):  319-325.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21
    摘要 ( 537 )   [HTML] ( )    PDF (949KB) ( 6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土壤固碳是目前认可的固碳措施之一,对稳定土壤生产力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积极效应。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影响着土壤的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是不可分割的,目前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现代研究方法的发展,已经深入到不同方式下的固碳机理研究。本研究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和查阅资料,在综合各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离方法、团聚体与有机碳的关系、团聚体有机碳固定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了相关展望,以期为团聚体中有机碳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促进农业和固碳减排技术可持续发展。
    植原体病害研究概况
    卢恒宇, 魏辉, 杨广
    2016, 31(3):  326-332.  doi:10.19303/j.issn.1008-0384.2016.03.022
    摘要 ( 562 )   [HTML] ( )    PDF (955KB) ( 5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植原体原称类菌原体,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原物,主要靠韧皮部取食的刺吸式昆虫介体传播。本文从4个方面综述了植原体的研究概况:(1)植原体的分类,包括了传统分类和16S rRNA分类系统;(2)植原体的分子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法、核酸杂交法、PCR法和LAMP检测方法;(3)植原体的传播,包括媒介昆虫类群如叶蝉、蜡蝉和木虱及其传播过程;(4)植原体的综合治理,包括加强检疫、治理寄主植物和治理介体昆虫。此外,还对植原体的今后研究进行展望。